妈妈情绪不好,容易冲孩子发火,如何控制自己的脾气?

如题所述

‍‍这儿有三个控制脾气的小方法可供参考,需要提醒的是,这些只是用来应急,主要还是要提高自己的情绪管控能力,并改善亲子关系,减少发火的机会。

一、时刻提醒自己,那只是个孩子。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行为难以忍受,实际上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我们总是习惯于以自己现有的认知、眼界、能力去要求孩子,难免会对孩子要求过高。

 要是你肯蹲下来,以孩子的身高、视线、能力等各方面来看问题,会发现其实孩子的很多错误真的是难免的,是完全可以被原谅的。

感觉生气时提醒自己:毕竟还是个孩子,我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能做得更好吗?

二、 发火之前先去写写画画吧。

在显眼处放置专门的本子和笔,每次抢在自己情绪爆发前,先把自己的愤怒写出来或画下来。

    可以写:我非常生气,因为孩子……

    或者画出孩子此刻的样子,再想象自己愤怒的样子画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时可以将情绪发泄出来,过后还可以翻看记录,观察反省自己的情绪爆发规律。

三、 设立一个冷静区。

根据自己的喜好,在家里规定一个地方,专门用来让自己冷静,比如阳台,书房,或是厨房。

生气时,告诉孩子:我现在非常生气,需要冷静一下再处理这个问题,你不要跟过来。

然后去冷静区,做自己喜欢的事,浇花,看书或做美食,等自己平静了再出去。

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失控是不断地被孩子的反应激怒,失去理性,暂时离开孩子,我们可以重新判断,有利于解决问题。


我是糖果妈妈,分享养儿育女经验,和妈妈们一起成长。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24

妈妈在生活中确实很不容易,她们要扮演者很多生活中的角色,比如妻子、媳妇儿、妈妈、等等。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妈妈们要先照顾好自己情绪,取悦好自己的生活,关注好自己的状态。

首先照顾好自己的需要

在培训体系中有一个照顾好自己的活动叫“爱之杯”,这个“爱之杯”杯子里的“水”代表着爱、开心、幸福、温暖。只有当我们自己的爱之杯充盈丰满的时候,才能扮演好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角色。

所以,妈妈自己可以先想一想,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自己充满能量,能让自己的“爱之杯”先充满起来。只有当妈妈照顾好自己的时候才能有能量照顾好别人。

其次,面对孩子的情绪管理

面对孩子的各种挑战行为时,运用一些情绪管理的小方法也帮助妈妈们冷静下来。在平时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增加自我控制的能力。

比如当自己觉察到当下立马要发火的时候,先做一个深呼吸或者到立马到一个能让自己冷静下来的地方先转移自己的情绪,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控制不了自己对孩子发火。

最后,接纳的自己不完美

其实,妈妈也是人,也会时不时的发一下火。退一步说,就算是真的发火了,那就接纳自己的真实状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不必抓住自己的问题不放或者反复内疚。重要的是,在自己冷静后找合适的机会向孩子,为自己情绪的发泄道歉。避免因为自己情绪的随意释放而影响到和孩子亲子关系的融洽。

 

 

(露宏,儿童心理学专业亲子讲师;微信:gogomeg;公众号:qzjslh,期待与大家的交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4-30

乐乐三岁了,妈妈带乐乐去朋友家,乐乐看到抽屉不自觉的拉开抽屉,拿起一个研究下是什么,研究完了向外一甩,乐乐妈妈一看,大声呵斥:”不可以懂别人的东西,再动妈妈就打手。“乐乐一时忍住了,但趁妈妈不注意又开始乱翻东西。总是乱碰别人的东西,妈妈一看怒了,抓着乐乐的手打了三下,打完之后继续教训:”叫你别碰别碰,你听不懂是不是,再碰妈妈把你手打烂!“乐乐一脸惊愕的看着妈妈,小嘴一撇一撇的,忽然控住不住情绪哇哇大哭。

如果家长换种方式,不仅能够解决孩子乱翻的问题,还能让孩子能够表达出孩子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是花时间重复孩子的情绪,化解孩子的情绪紧张,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被爱,这样孩子们会觉得自己很重要,感觉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就会越来越信任你。如果乐乐妈妈在孩子翻抽屉时,知道孩子的需求“想探索”,可以这样说:“乐乐是想玩阿姨的抽屉里的东西,是吗?”乐乐一定会感觉到自己的需求被妈妈理解和接纳了,她会肯定妈妈的说法:“是的。”

如果这时家长再能进一步告诉孩子规则,孩子会接纳家长的意见。比如”这时在阿姨家,家长一起先征求阿姨的意见,得到许可家长就玩,如果阿姨不同意家长就去搭积木。“这时不同性格的孩子会表达孩子自己的想法。

这里家长就重复了孩子第五层的情绪层次“爱、原谅、理解和感激“,当孩子被理解时,感觉才会更好,孩子只有在感觉好的时候,才愿意做的更好。所以即使孩子在发脾气时,家长需要看到的是孩子的情绪层次,并且重复孩子的情感层次,接下来家长再跟孩子沟通障碍和抵触就会少很多。

孩子闹情绪,对于孩子,家长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大脑整合的机会。对于自己,挑战回应孩子的能力会一次次提高。不要对孩子要求太严苛,因为孩子们的理智脑还没发育成熟;不要对自己太放松,因为练习的更好才能更从容的面对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