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引导学生克服自卑超越自我

如题所述

首先学会分析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各种原因。何为“自卑”,就是指自己看不起自己,或者过低的评价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性格不健全的一种表现。主要来源是过分地看重自身的短处,而对自己的长处,则缺乏足够的认识。青少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自卑感强的学生,其自尊心也很强,但是,他们在对待自卑的问题上,不是通过积极进取以获得自尊,而采用消极退避的方式来保护自尊。为了使自己的自尊心免受伤害,他们不愿坦率地与人交往,害怕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他们在行为方式上常常表现出这样一些突出的症状:①对集体性或富有竞争性的活动总是采取躲避的态度,表现为犹犹豫豫,拘谨不安。②想与别人来往,但又怕遭到拒绝而不敢向前。③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却因害羞而不敢亲近。④想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但心里总是蒙着一层凡事不如人的阴影。⑤对许多问题想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又怕别人耻笑、讥讽,因而只好人云亦云,放弃自己的主见。总之,自卑如同一根无形的绳索,严重的束缚着一些学生聪明才智的发挥,使他们不敢探索,不敢创造。
其次,针对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不同原因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是复杂的,即决定着其转化工作的艰巨性。首先对这些学生做到知心、贴心、热心、关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必要时与家长或监护人取得联系耐心帮助和教育他们,让他们从自卑心理逐步走向健康向上的心态。具体地说,要使他们克服自卑、超越自我可采取以下的办法:
1、教育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身的不足,克服消极的自我暗示。有的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的心理,主要是因为他们过分看重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以此进行消极的自我暗示,全面否定自己。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世界上没有只有短处的人而存在,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如果一个人老是把自身的短处当成包袱背在身上,那么就会压得透不过气来;相反,如果一个人把短处作为动力,那么就会激励自己发愤进取,走向自信和成功。另外也可举一些残疾人也能为国家作出贡献直至成为名人,比如,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相貌丑陋,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是个聋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少年时代曾被看成“低能儿”等举不胜举,但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跨时代的伟人。其次,班主任要经常鼓励学生发扬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让学生懂得“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个子矮的人可能智力较高,口吃的人可能文字能力很强,智力低的人可能是个体育健将等。同时,注意发挥他们的优势,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将消极自我暗示转化为积极的自我暗示,然后鼓起勇气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2、帮助和培养学生用乐观的态度去战胜挫折。有一些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或不幸,产生了自卑心理。对这类学生的教育工作,从总的方面来说,班主任应帮助他们战胜挫折和不幸,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但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①如果学生自卑的原因来自家庭,那么,班主任就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家长的思想认识,使家长改变他们不当的教育方式,给孩子以温暖。也要做好学生本人的心理疏导,逐步改变他们对家长的敌对情绪,争取做家长喜爱的好孩子。并要做好全班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同学们主动接近有自卑感的学生,伸出友谊之手帮助他们,给他们以温暖和体贴,在集体中逐步培养他们乐观的生活态度。②如果学生自卑的原因来自过去遗留下来的心灵创伤,那么班主任就耐心开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年龄还小,今后的生活道路还长,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去的苦闷中,应当鼓起勇气,坚定的告别过去,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