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病退、退职分别是什么意思,三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最好给个私企的员工退休管理办法,本人在做本方面的制度。

退休(retire ),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病退,是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的情况。
退职,退职是对特殊情况下对干部职工的一种安置措施。
三者的主要区别是所需要的条件不同: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
1、退休:第一条: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
(一) 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二) 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五十五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的。 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
(三) 男年满五十周岁,女年满四十五周岁,连续工龄满十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2、病退:属于第一条第四项(四)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3、退职:不具备退休条件,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 动能力的工人,应该退职。退职后,按月发给相当于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的生活费,低于二十元的,按二十元发给。
三种退休者相关的福利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
第二条
工人退休以后,每月按下列标准发给退休费,直至去世为止。
(一) 符合第一条第(一)、(二)、(三)项条件,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加革命工作,连续工龄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连续工龄满十五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七十发给;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十五年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六十发给。退休费低于二十五元的,按二十五元发给。
(二) 符合第一条第(四)项条件,饮食起居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给一定数额的护理费,护理费标准,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饮食起居不需要人扶助的,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发给。同时具备两项以上的退休条件, 应按最高的标准发给。 退休费低于三十五元的,按三十五元发给。
第三条
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工人,如果本人自愿,也可以退休。退休费按本人标准工资的百分之九十发给,并享受原单位矽肺病人在离职休养期间的待遇。 患二、三期矽肺病离职休养的干部,也可以按照本条的办法执行。
第四条
获得全国劳动英雄、 劳动模范称号, 在退休时仍然保持其荣誉的工人;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认为在革命和建设中有特殊贡献的工人;部队军以上单位授予战斗英雄称号的转业、复员军人,在退休时仍保持其荣誉的,其退休费可以酌情高于本办法所定标准的百分五至百分之十五,但提高标准后的退休费,不得超过本人原标准工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3

1、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

2、病退是工作十五年以上,因疾病导致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即依法办理退休手续。

3、退职是国家对不具备退休条件,但又完全丧失工作能力或经批准自愿退离工作岗位的职工的一种处理方法。

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根据定义规定,病退和退职是属于退休的一种方式。

拓展资料

一、退休退休年龄及条件

根据1978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和《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规定,下列几种情况可以办理退休:

1、男性干部、工人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的职工,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的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满10年的,经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

4、因工致残,经医院证明(工人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按月享受伤残津贴;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二、病退条件

以前病退的条件很简单:根据国家相关政策,

1、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2、交费年限(含视同交费年限)满15年及其以上。

3、因病或外因致残,经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符合以上三条的人员,可办理病退,否则,不能按因病办理退休。

目前为止更具体些: 企业职工申请病退鉴定,应符合以下条件:

养老保险缴费原则上满15周年,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0周岁以上;

一般类疾病住院出院后满1年;

恶性肿瘤、尿毒症、肢体瘫等难以康复的严重性疾病住院出院后医疗期满;

精神类疾病住院出院后年满5年,且有5年系统治疗诊断记录。

职工在申请病退鉴定报名时须提交《病退鉴定申请表》、《病退鉴定须知》、本人签字的申请书、正规住院病历和住院医疗费报销凭证以及市、县两级医保中心医疗保险费支付单。需要注意的是,如个人存根丢失,可提供医保中心存根复印件并加盖医保中心印鉴,未参加医保的单位可提供单位财务医疗费报销凭证。

三、退职条件

根据《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职处理的暂行规定(草案) 》第二条的规定,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以下简称企业、机关)的工人、职员,合于下列情况之一的,按照退职处理:

(一)年老体衰,经劳动鉴定委员会或者医师证明不能继续从事原职工作,在本企业、机关内部确实无轻便工作可分配,而又不合退休条件的;

(二)本人自愿退职,其退职对于本单位的生产或工作并无妨碍的;

(三)连续工龄不满三年,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而停止工作的时间满一年的;

(四)录用后在六个月以内,发现原来有严重慢性疾病,不能坚持工作的。

符合第二条规定的工人、职员退职的时候,由企业、机关按照下列标准一次发给退职补助费: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发给一个月的本人工资;一年以上至十年的,每满一年,加发一个月的本人工资;十年以上的,从第十一年起,每满一年,加发一个半月的本人工资。但是退职补助费的总额,最高不得超过三十个月的本人工资。

符合第二条(一)项条件的工人、职员退职的时候,其退职补助费除按本条规定发给外,另加发四个月的本人工资;符合第二条(三)项条件的工人、职员退职的时候,其退职补助费除按本条规定发给外,另加发二个月的本人工资。

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后,退职有了新的规定,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缴费未满15年的,给予办理退职手续,待遇由各省规定。

退职条件的最新规定: 《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1〕20号)

第六条、对于因病、非因工致残,经当地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认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职工,由本人申请,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经地级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可以办理退职领取退职生活费。退职生活费标准根据职工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水平确定,具体办法和标准按省级政府规定执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8
  退休是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男60岁、女55岁(干部),女工人50岁。特殊行业的退休年龄,比正式退休年龄要小。
  病退是还没有到正式退休年龄,因有病,不能正常工作,而提前提出办理退休,在办理时要出具有关病历等相关资料。
  提交二代身份证,三甲以上医院住院病历,养老保险手册,个人申请,单位及主管机关同意,参加劳动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体检合格后方能办理病退。

  退职是有某种原因不在这里工作,但又不到退休年龄,不得已而退职。
病退和退职是缴费满15年的职工参加因病或非因公伤残劳动能力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当地社保部门申请办理病退或退职手续 。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办病退,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办退职。退职工资比病退少。
第3个回答  2015-08-12
退休是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男60岁、女55岁(干部),女工人50岁。特殊行业的退休年龄,比正式退休年龄要小。
  病退是还没有到正式退休年龄,因有病,不能正常工作,而提前提出办理退休,在办理时要出具有关病历等相关资料。
  提交二代身份证,三甲以上医院住院病历,养老保险手册,个人申请,单位及主管机关同意,参加劳动人事部门统一组织的体检合格后方能办理病退。

  退职是有某种原因不在这里工作,但又不到退休年龄,不得已而退职。
病退和退职是缴费满15年的职工参加因病或非因公伤残劳动能力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在当地社保部门申请办理病退或退职手续 。男满50周岁,女满45周岁办病退,男不满50周岁,女不满45周岁办退职。退职工资比病退少。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退休是到了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正式办理退休手续。男60岁、女55岁(干部),女工人50岁。特殊行业的退休年龄,比正式退休年龄要小。病退是还没有到正式退休年龄,因有病,不能正常工作,而提前提出办理退休,在办理时要出具有关病历等相关资料。退职是有某种原因不在这里工作,但又不到退休年龄,不得已而退职。
如果是正规单位,这里面有很多相关的政策法规,你可以到劳动部门或人事部门下载相关的资料来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