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理解,不要翻译!,急急!!!!

  看到别人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就反省自己有没有,有的话就努力改正。
  “见 贤 思 齐 焉,见 不 贤 而 内 自 省 也。”
  ——《论语·里仁》
  1、《论语》:由孔子的众多弟子编纂而成,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四书”之一。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和社会实践活动。分为上论和下论两部分,共二十篇,每篇由若干章组成,篇名由该篇第一章的前几个字附加顺序数来完成。表面上看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无联系,实质浑然一体。这里“论”读lún:编纂、论纂。
  2、《里仁》:《论语》的第四篇。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以往的孔子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这一内容,似乎孔子主张人们只要仁、义,不要利、欲。事实上并非如此。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
  3、注释:1)见:看见。2)贤:有德行的人。3)思:思考。4)齐:达到同样的高度。5)焉:语尾助词,不译。6)而:连词,“就”。7)内:心里头。8)自省(xǐng):自我反省。省: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9)也:语尾助词,不译。
  4、本句诠释:看见有德行的人就应考虑与他达到相同的高度,看见没德行的人内心就应自我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5、学习、教育的意义:
  做道德高尚的人,是中华传统美德学习的宗旨,也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法。追求思想和品质的美好,是每一个人所希望并为之践行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愿望经常事与愿违,与自己的追求很不合拍,是坚持“见贤思齐”还是“随波逐流”,就是意志是否坚强的问题了。试想: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先辈们,为革命事业连死都不怕,我们就连向有德行的人学习、克服自己不足都做不到了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不是圣人,有点错误是正常的,怕的是经常犯错误。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没人给我们指出错误,是不是我们就做得很好,就没有一点错误了呢?显然不可能,这就涉及古人倡导的又一种十分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自省,“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
  有道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25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和他们看齐,看见不是贤人的人就在内心自己反省。”

这句话看起来简简单单,再怎么看也就那么一句话,然而,深入一想,如今的我们有谁能做到像孔子说的那样?我想大概是少之又少吧!但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的。

开朗的人必然会比内向的人朋友多,人缘好,设想一下,如果一个内向的人羡慕那些外向开朗的人缘,如果他一天只会在那想:“哎,如果我是他那该多好,那么我就不会再孤独,再寂寞,如果我是他……”如果他不去想办法使自己变开朗,变得人缘好,那么,他一切一切的“如果”就会永远的是“如果”,不会去实现,他也永远不会变得人缘好;成绩好的人,必然得不到老师们的赞赏,同学们的夸奖,如果一个成绩不太好的人梦想自己的成绩变好,得到老师赞赏,同学夸奖,可如果他一天不去努力使自己提高,成绩出类拔萃,只会在那空想的话,那他的梦想就怎么也不会变成现实,他终究是那个成绩不好的人,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的夸奖终究只是梦,只是幻影;富人必然会有很多穷人没有的权力,如果一个穷人想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却只会坐在那乞求上帝,不去想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富人,让自己拥有富人那样的权力的话,他就只能坐在地上乞求富人施舍钱财。如果人们没有“见贤思齐焉”的这种精神,那么穷人还是穷人,成绩差的人还是成绩差的人,内向的人还是内向的人,不会有所改变。有些人看到一些品德差的人就只会在一旁指指点点,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身上也正有这样令人讨厌的品格,别人同样的讨厌你,因此,我们应有“见不贤而自省也”的这种精神。
我们应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
第2个回答  2008-10-25
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品德高尚、只是丰富的人,就向他看齐,而遇见没有修养的人,就在心里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缺点。
第3个回答  2008-10-25
见到有贤尚之德的人,就想着和他达到同样的高度。

见到不贤尚的人就反思自身有无这个人的毛病。
第4个回答  2008-10-30
一楼的说得就差不多了。(这是孔子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看到品德高尚、只是丰富的人,就向他看齐,而遇见没有修养的人,就在心里思考一下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缺点。 )就是要以贤者为榜样自我进取和以不贤者为借鉴而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