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到底是什么?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美育工作问题和短板

第1个回答  2021-05-19
孩子从出生到人世以来,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一直受着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陶冶。孩子从小就有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要求,只是这种要求有很大的自发性,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的能力,常常不能正确地感受美、理解美,更谈不上创造美了。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无不重视美育。首先,美育有助于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以情动人,影响孩子的思想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有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会产生深刻和久远的作用。

其次,美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增长知识的作用也很显著。第三,体育本身也可以说是一种健与美的艺术,是健康的标志也是美的体现。缺乏美感,缺乏艺术想象力,无助于体育锻炼本身,也不利于造就健康的人才。那么,父母怎样对孩子进行美育呢?父母对孩子进行美育,总的说来,其任务在于培育孩子感受美和体验美的能力,培育孩子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培育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1)尽可能提供进行美育的物质条件,如电视机、乐器、唱片和文艺书籍等。

(2)促使孩子参加健康的艺术欣赏活动,如看电影、听音乐、参观展览、游览名胜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自己教育孩子学文学、美术、音乐等。

(3)对孩子的文艺活动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孩子读什么书,看什么电影,以及服饰、打扮等,父母都要过问,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不要误入歧途。要知道,一个人的美学情趣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文化教养、习惯爱好和艺术修养等,都会引起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第2个回答  2021-05-19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第3个回答  2021-05-19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
第4个回答  2021-05-1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它如同德育、智育一样,主要主要涉及人的精神生活,对美育,不同时代的人们有过很多论述,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美学家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指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我国近代教育史上首创美育的蔡元培,则对美育作了这样的解释:“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作美育。”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明确:“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的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并在此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美的品质。”
第5个回答  2021-05-19
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我国社会主义学校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通过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的发展。它可以提高学生思想,发展学生道德情操;它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智力;它可以增进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体育运动的质量;它可以鼓舞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1]
中文名
美育
外文名
aesthetic education
别名
美感教育
狭义
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
广义
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教育
快速
导航
历史渊源美育的任务对美育基本要求美育的作用主要原则
美育定义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即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
狭义的美育,极端的定义是认为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其一般的定义是认为美育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广义的美育,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
美育定义由狭义而广义的过程中夹杂的另一个维度的变化就是:由形式美育走向了实质美育。所谓“形式美育”指的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如审美观、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而“实质美育”则以上述目标为手段,追求美育的精神实质: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这样,美育概念就应在从狭义走向广义的同时,也实现由形式向实质的革命。[1]
历史渊源
古代中国
“美育”概念的出现,是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但是美育实践和美育意识,古已有之。在中国,刚刚摆脱原始氏族社会的野蛮状态而进入古代文明的西周奴隶制社会,便有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伦理关系的规范、仪式,乐是包括诗、歌、舞在内的综合体艺术,礼乐结合,既是治理国家的法律、制度,又是进行教育的方式。到春秋末期的孔子,把教育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独立出来,创立了古代教育体系。他以“六艺”——礼、乐、书、数、射、御教授弟子。乐,实际上就是专门的美育课。孔子结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部类发挥了他的美育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美育的思想基础,并在一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中国的美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