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诗意是什么诗是:黄河远

如题所述

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凉 州 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啊!
[简析]
奔流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云相连,玉门关孤零零的耸立在崇山峻岭之间,不要用那哀怨的来埋怨春光来迟,因为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一带.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11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第2个回答  2017-04-11
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但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