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不幸遇到糟糕的父亲,怎么办?

如题所述

编辑文章

写在前面:

父亲和儿子的形象总是很复杂,具有戏剧化。

尽管我们常说父爱如山,但还是有很多人,会因为各种意外提早离场与孩子分别,这种有爱存在的父子关系并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

我们今天的重点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儿子不幸遇到了糟糕的父亲,还可以怎么做?

今天的文章,也许能为你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01

昨天早上下楼去学校时,儿子对着电梯间里的广告牌,看着玻璃倒影发呆,他突然扭头问我:“妈妈,你看我是不是有黑眼圈?”

我仔细的看了半天,似乎有但又不明显。我安慰他,让他别太担心,没啥黑眼圈,看不出来。

他告诉我,他发现自己认识的学霸,基本上每天都顶着黑黑的眼圈来学校。

我没接话。但我相信,可能无数的孩子正在不断牺牲自己的睡眠时间,顶着压力刻苦学习。

黑眼圈的特征,让我想起了黑塞《在轮下》里的那个叫做汉斯的男孩。他母亲早逝,家境贫寒的小市民父亲,把儿子汉斯当作了实现未了人生理想的唯一途径。

我很清楚的记着黑塞这样描写汉斯,原本是“一双严肃的眼睛、聪明的前额、雅致的步态”,可他在爱好虚荣的父亲和老师们的过度关心下,被沉重的学习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总是带着“一张睡眠不足的脸,一双外圈发黑、疲惫不堪的眼睛,默默的受人驱赶似的到处走动。”

《在轮下》中的汉斯,成了唯一代表全镇学生参加邦试的人。在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以第二名的身份被录取。

这就意味着汉斯可以进入神学院学习,将来成为一名传教士,终身可以受到国家的供养,这在当时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可长期在巨大学习压力下喘不过气的汉斯,因为精神恍惚而被迫提前终止了学业,谁会要一个有精神疾病的传教士?

汉斯后来返乡成为一名工厂的大龄小学徒。

可最终因为一次醉酒,汉斯害怕父亲的责骂而选择了投河,仿佛在滚滚车轮的碾压下,一个小小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仿佛他从来没有来过世间。

黑塞表达的克制而有张力,让人对汉斯的命运唏嘘不已。

我反感汉斯父亲这样的角色,在和儿子的交流中除了学习成绩,仿佛就没有其他的话题。

对于儿子的人生规划就只有邦试一条路,从来没有给汉斯其他的人生选项。

汉斯在参加邦试考试时,遇见了一个活泼开朗又有见识的男孩,他知道很多汉斯不知道的事儿,那个男孩对参加邦试的态度很是轻松,他说如果考不上他就会继续读高中。

汉斯也向父亲表达了想读高中的愿望,结果被他生活平庸的父亲一口拒绝。

在这部小说里,我读到的是一个父亲的冷漠与虚荣,在现实中从来没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更多的选择。

让汉斯活在父亲未完成梦想的阴影里,倒成了儿子的天职。

可生命又怎能在幼小时就承起这样的重量?

这样的父亲,缺乏养育的智慧,也没有爱孩子的能力,对孩子的成长毫无益处,真的宁可没有好了。

02

比起这种功利性极强的父亲,还有一种可怕的父亲,就是那种一时因外遇带来的激情与冲动,扔下自己的家不管不顾,一走很多年,彻底消失在儿子生活里的父亲。

记得日本电影《入殓师》里的男主角小林就遇上了这样的父亲。

小林人生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都停留在他六岁那年,父亲与咖啡店的女店员一起私奔,从此只有母亲一人拉扯着小林长大。

小林从小在父亲的要求下,学习大提琴,尽管多年来父亲一走了之、渺无音信,但拉大提琴这件事,小林当成梦想坚持了下来。

想念父亲的时候,为了不让母亲难过,那时也不过六岁的小林,从来不在母亲面前流泪哭泣,而是一个人去公共浴室洗澡时,默默在澡堂里哭泣,小小的身影、因痛哭抖动的肩膀,让人心痛不已。

长大的小林去了东京,多年来小林一直为了梦想奔波在自己的大提琴事业中。

他下定决心买了一款昂贵的大提琴准备向专业演奏家迈进时,乐团解散了。

小林选择结束在东京的生活,重新回到了乡下,和妻子美香住进了母亲留给他的故居,这是逝世的母亲留给他的唯一遗产。

也许是造化弄人,小林母亲逝世的时候他正在国外忙着演出,终究没能送上母亲最后一程。

结果他重新回到乡下后找到的工作,竟是入殓师,陪伴死者通往来生的旅途。

在这个过程中,小林渐渐悟出了生命的可贵与尊重死者的体面,这份工作带给他人性的思考与生命的意义,他渐渐的爱上了这份工作。

在他人生40多岁时,意外接到了父亲的死讯。

在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小林决定送父亲最后一程。

多年前激情出轨离家出走的父亲,终究没能和外遇对象长久生活,多年来,父亲也是孤独一个人生活,在码头上帮人干最苦最累的活。

最后70多岁离开人世的时候,仅仅只有一箱遗物。

这样的父亲其实一辈子活得非常狼狈。错失了很多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最后为父亲做入殓送别时,他发现父亲临终时,手中紧紧地握着自己六岁那年送给父亲的那颗石子。

泪奔的小林这才懂得,父亲临终那一刻是想念他的,肯定也为这一生的不辞而别后悔不已。

小林最终选择了原谅父亲,释怀一切。

没有父亲的孩子,一样会长大。

但只要愿意,依旧可以选择做一个小林这样的人,成为一个内心保持着善良的人。

不过比起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小林这种不幸的过往,终究算是有了一个光明的尾巴,毕竟他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

而奥巴马在《我父亲的梦想里》一书中,开篇就写了父亲的去世:“我21岁生日后没几个月,一个陌生人打来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直到他去世,父亲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而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孩提时期,我只能通过母亲和外祖父母讲的故事了解他。”

这样的父亲,生活中遇到了的确算是人生灾难。

可是不屈服于这种灾难,依旧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不过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非人的坚韧才行。

那么生活中的普通人,遇到上述各种人设崩塌的父亲又该怎么办?

真的就无路可走了吗?

03

我曾经听过一个台湾教育专家分享,如何让单亲家庭融入正常家庭的氛围,他认为多让孩子接触朋友或者同学的父亲,用借力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弥补父爱。

我不知道这样的方法是否真的可行。但是我读《相约星期二》时,找到了最好的解决方案。

故事的主角莫里是一名教授心理学和社会学课程的教授,他是一个活得特别有光芒的人,可惜不治之症最终敲开了他的生命之门,在他的弥留之际,他与自己的学生米奇约定在每个星期二,以授课的形式,在自己家里的书房窗前授课。

这个课堂不需要书本,授课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教授。

这堂只有一个学生的生命课程,持续了14个星期,在莫里死后,米奇还会到他的墓地前,完成课外作业。那就是为莫里讲述困扰自己的问题与自己寻找的答案,不过这次,莫里只能安静的倾听了。

在死亡面前,莫里用自己的直观感受传递了如何与生活握手言和,谈论整个世界、文化,讲述了生命中应该怎样去爱、怎样看待婚姻、怎样学会原谅??

我最感动的是,莫里对他和米奇的关系定位竟是教练与队员。

在莫里弥留之际,对米奇说:“如果我还能有个儿子,我真希望是你。”

尽管莫里自己已经有两个非常懂事的儿子。但是教练和队员又有着特殊的分量。

这是否给我们启示,就算是那些已经失去父亲的孩子。我深信,只要内心充满着善意,也一定会在人生的训练场上遇见自己的教练。他也许是你的老师,也许是各行各业的偶然相遇,我相信,在这个世界,总会有人温暖的为你补上空缺。

就像《相约星期二》里那个温暖的小故事,小海浪发现前面的海浪正在撞向海岸,不由得悲伤自己也将遭受厄运。另外一朵海浪看小海浪很难过,问它为什么这么惆怅?

小海浪说:“一旦撞上了海岸我们所有的海浪都不复存在了。”

那朵小海浪回复:“不,是你不明白。你不是海浪,你是大海的一部分。”

嗯,你是大海的一部分。

既然身边都是海,怕什么呢?

@作者妮妮:

十点读书签约作者。

曾任记者多年,获行业内最高大奖。

11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优美图,感谢原图作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