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朱高炽死后皇后为什么没殉葬?

如题所述

张皇后是朱瞻基的生母,有谁敢让皇帝母亲殉葬呢?

说到这个地方,就要特别强调一下殉葬制度,到底是怎么回事?殉葬制度自古就有,明朝朱元璋开始这一残忍的制度又再度兴起,一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废除。而清朝初期又再度兴起,多尔衮的生母就是被殉葬的。直到康熙年间才被被彻底废除。


在明朝有三种情况是不用参与殉葬的!

明朝女子进入后宫,总会面临皇上生老病死,那老皇死后哪些妃子要被殉葬呢,又有哪些可以幸免呢?

第一类:生育子嗣,有后代封藩王的

女子进入宫中后,第一件事就是想要想方设计让 皇帝喜欢自己宠幸自己,再努力生下儿子,而且儿子还必须得养大成年,这样成年的皇子即使不被封为太子,那也是要封为藩王的,将来随儿子去就藩到封地,做一个王太后,让儿子养老送宗,虽比不上皇太后地位崇高,倒也是一方霸主,那日子过得也会是很爽的。入宫后,除了想办法如何获得皇上的宠爱外,还得想办法搞好太子的关系,不然即使得到了皇帝的宠爱,没有生下孩子,其实也一样面临殉葬的风险。

如果生下儿子,并且被立为太子,那将来就是皇太后,就更没有人敢让新皇帝生母殉葬了。

然而此事,也无绝对,如朱瞻基继位后,他在决定明仁宗的殉葬名单时,其中有一位贵妃,她生育了3个儿子,也一样被殉葬了,毕竟殉葬名单是下一任新皇帝决定了。

第二类:无子嗣,但地位高

一般后宫殉葬的名单,除了极个别嫔妃属于老皇点名要求殉葬的外,都是由新任皇帝确定的。殉葬的嫔妃中,都是从妃以下,封为贵妃级以上的,就不用殉葬了,即使没有子嗣,也可以在宫中安享晚年了。

所以入宫后,和太子搞好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毕竟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谁需要殉葬,谁不需要殉葬,除了前一任皇帝可以指定以外,剩下的都由继位皇帝决定了。


第三类:恩免

所谓恩免,就是获得皇帝特批的可以不用殉葬,一般王公,功臣的后代都会得到恩免。但也有例外,如:明仁宗的郭贵妃,生育了二个儿子,而且还是开国功臣郭英的后代,并被封为贵妃,也一样出现在殉葬名单中。

张皇后不仅是朱瞻基的生母,她还有两个儿子,他的儿子当了皇帝,而且还是仁宣盛世的守成之君,大权大握,谁敢把他的母亲弄去殉葬,那肯定是见不到明天 的太阳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9

虽说明朝初期有后宫女人殉葬的规定,但也是指那些没有生育皇子的后宫女人。明仁宗朱高炽的皇后张氏,人家可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以孝治国的古代,怎么可能儿子一上位就把生母给活活殉葬的,所以张氏没有殉葬也就理所当然了。不过明仁宗朱高炽去世后,给他生育了三个皇子的郭贵妃还是出现在了殉葬名单内。

明代的后宫殉葬制度

明初时期的后宫殉葬制度,是指帝王去世后,新君将先帝后宫中没有生育皇子的宫妃殉葬陵寝。要知道只有奴隶时代才有人殉制度,从秦始皇开始,就已经有用陶俑代替人殉,而几千年后的明朝初期却有这么一个惨无人道的规定,怎么看都有些与社会进步不和谐。从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明朝初期的这项制度,残忍不说,还有些文明倒退。管这后宫殉葬制度如何不合时宜,但明帝王就是这么规定,那些紫禁城里的女人们,也只能努力得宠,生下儿子,这样才能有命享受富贵的生活。

当然帝王的三宫六院里佳丽无数,能够得到帝王宠幸的也就那么几个,大多数后宫女人可能一生都没有见过帝王,就算有幸被临幸,也未必能生下儿子,最后不仅赔上青春,还有可能丢了性命,可见明朝初期的后宫不好混。据说朱元璋去世之时,给他殉葬的那些宫妃各个哭得死去活来,有的人不愿意去赴死,就被太监活活勒死。可以想象明初帝王去世之时,整个后宫那就是哀嚎遍野。后宫女人不仅是哭自己失去了丈夫,更是哭诉自己悲惨的殉葬命运。

明仁宗皇后张氏

张氏是明仁宗的原配,张氏嫁给明仁宗之时,他还只是燕王世子。后来朱棣打败了侄子建文帝,才坐上帝位。之后明仁宗很长时间在太子位上活得是胆战心惊,他弟弟朱高煦没少打他太子位的主意,朱棣又不喜欢他,于是明仁宗的太子生涯也相当苦闷。张氏陪同明仁宗走过很多艰难岁月,她与明仁宗患难与共,她们夫妻感情应该不差,所以明仁宗去世前,不可能指定皇后张氏殉葬。

而且张氏的长子朱瞻基也非常优秀,据说明仁宗后来能够坐稳太子位,也是因为朱棣喜爱朱瞻基这个好圣孙,也就是说朱瞻基就是朱棣越过明仁宗,看好的帝位接班人。张氏不一定会因为丈夫登基,稳坐皇后之位,万一张氏失宠,或是宠妃上位,张氏的皇后之位也未必安稳。但要是儿子朱瞻基登基为帝,那张氏就是板上钉钉的明朝皇太后。按照明朝宫妃殉葬制度,帝王去世之时殉葬宫妃的名单都由新帝挑选,那么朱瞻基怎么可能会让自己的亲生母亲人殉呢?

郭氏殉葬

按照明朝规定原本只有那些年轻又没有生育子嗣的宫妃才会殉葬,但明仁宗去世之时,贵妃郭氏却出现在殉葬的名单上。郭氏不仅为明仁宗生育了三子,而且郭氏家世也不错,怎么看她都不符合殉葬的条件。而且据说郭氏是明仁宗后宫中比较得宠的妃子之一,也就是说她是明仁宗后宫的宠妃,明仁宗也不可能让心爱的女人殉葬自己,所以郭氏的殉葬是一个不正常的事件。

有种说法是郭氏得宠于明仁宗,又生育了三个皇子,在后宫中与张皇后不睦已久。估计这郭氏没少仗着宠爱,在后宫中冲撞张皇后。明仁宗去世后,张皇后与郭氏的积怨就爆发出来,于是郭氏就出现在殉葬的名单内。

明朝初期的殉葬制度规定,后宫那些没有生育皇子的宫妃要殉葬帝王,也许是为了慰藉帝王在地下那颗孤独的心,也许是害怕年轻宫妃会红杏出墙,总之殉葬不是后宫大屠杀,像皇后以及生育儿子的高级宫妃来说,是不会被波及到的。当然帝王之命高于一切,也不是说皇后就不可能殉葬,比如郭氏也不符合条件,最后还是殉葬明仁宗,也是因为政治阴谋。而明仁宗的皇后张氏,她有儿子继承帝位的前提下,怎么都不会让她来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