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秦赵两国民族融合有什么区别?

如题所述

秦赵两国地处中原的西部和北部,是与北方游牧民族接壤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说白了打的就是人和钱,而这两个诸侯国都打了游牧民族的“主意”,那么究竟两国民族融合有何差别呢?

我们先来说说秦国。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庚好利而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史记·é­ä¸–家》


秦国发家于西部边陲,并且长期居于此地,从立国之初,就被中原诸侯所歧视,中原诸侯有个集会什么的,那是根本不带秦国玩的,就像上述引用,是魏无忌对魏王所说的话,这当然也代表当时不少诸侯的想法,那就是秦国与戎翟无异,没有仁义之心。



那么这是诸侯国对秦国的偏见吗?其实也不见得,《史记·å•†å›åˆ—传》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为其男女之别。


这句话是商鞅在赵良劝说他急流勇退时炫耀自身成就时所说的话,意思是说秦国本来的习俗和戎狄一样,父子不分开,男女老少同居一室,而经过商鞅变法后,改变了秦国的教化,使他们男女有别,分居而住,这也进一步表明了秦与戎翟相近,而与中原诸侯有别。


而这句话同样也间接表明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民族融合方面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戎翟落后的风俗,而且“营如鲁卫矣”,鲁卫是当时“高端文明”的代表,由此可见商鞅对秦国乃至民族融合的重大贡献。


我们再来说说赵国。

赵氏,中央之国也,杂民所居也,其民轻而难用也。——《韩非子·åˆè§ç§¦ã€‹


韩非子认为,赵国虽是中央之国,但杂民所居,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国内百姓轻率而难以使用,这也就是说,赵国民族成分很是复杂,以至于到了战国末期依然有“杂民”,这也成为了韩非劝秦王先灭赵国的原因之一。


邯郸的武灵丛台


既然韩非认为赵国此时有这种弊端,那就意味着秦国此时并无此忧虑,也从侧面说明了秦国在“杂民”这一问题上处理的很好,至少要比赵国好,不然如果秦国也有“杂民”的问题,这种劝说也显得苍白无力。


此外,上述韩非子的话,《战国策·ç§¦ç­–》中曾记载,张仪也对秦王说过,所以民族融合问题,是赵国一直不曾彻底解决的大问题,国家内部的各个民族无法真正融合,国家又怎么会稳定呢,即使能爆发出战斗力,也只是短暂的,无法长久,这就是赵国民族融合不如秦国的最终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6
区别在于秦国的民族融合是在频繁的战争下达到的目标,且民族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秦国的大一统,赵国的民族融合则仅仅是吞并了一个少数民族,地盘大了一点。
第2个回答  2020-04-05
我觉得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它们在同一个地区,但是他们的能力不一样,而且一些智能都不一样。
第3个回答  2020-04-05
有区别,因为融合了就没有后来的秦赵相争的事了,就不会有后来的秦国统一
第4个回答  2020-04-05
因为秦国发家于西南边陲,所以其他诸侯国一直看不起它,因此秦朝想通过和游牧民族的民族融合来改变诸侯国对秦朝的偏见。而赵国则是因为国内杂民寄居,导致百姓鱼龙混杂而且难以调动,因此赵国想通过民族融合来净化国内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