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伯特兰.罗素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08
怎样变老?吴仲湛 译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人称罗素爵士,但他不使用这个头衔。罗素是威尔士人的后裔,祖父二度任大不列颠首相。罗素本人也是出色的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奖金。他一生是个和平主义者、活跃的原子弹反对者。由于他激烈反对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被取消剑桥大学教职,并被投入监狱。罗素曾在中国北京大学任哲学教授。他的著作和讲演很多,自然科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等题材都在他的著作里得到反映。罗素写作的特点是善于将乏味枯燥的题材变得明白、风趣。 题目如此,通篇却是在讲“怎样才不会变老”。这个问题在我一生中,相对说来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了。 我给你的第一个忠告是:小心地选择你的先人。尽管我父亲年纪轻轻就去世了,我可是做得像我的其他先辈一样颇为出色。实在说,虽然我的外祖父在他正当盛年,不过六十七岁时就呜呼了,我的其他三位祖父母都活到八十岁以上。在更远一些的祖辈中,我发现只有一位不是长寿的,他死于一种“疾病”,一种现在早已绝迹的称为“砍头”的病。我有个曾祖母,是吉本的朋友,活到九十二岁。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她成了儿孙们人人都惧怕的怪物。 我的外祖母,养活了九个孩子,不算夭折的一个,小产的就不知道有几多了。她成为寡妇以后,便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妇女教育事业,她是第一所妇女学校“吉顿学院”的创建人之一。此外,她还致力于为妇女提供从事医疗卫生职业机会的工作。她不止一次说起,有一回她在意大利遇见一位神情十分悲哀的老绅士。她问他为何如此伤心。老绅士说他的两个孙子刚刚死了。“我的天啊!”她叫起来,“我有七十二个孙子,如果死一个我就悲痛一次,那我就得一生都生活在悲哀之中!”“一个多么不寻常的妇人!”那老绅士用意大利语喃喃道。然而作为七十二分之一的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个长寿秘方。 八十岁以后,她老是睡不着觉,于是养成另一个好习惯:午夜到清晨三四点钟,读读科普读物。我想,她根本没有功夫去考虑自己正在一天天老下去的问题,这应该是她永葆青春的秘诀吧。假如你有广泛且吸引你的嗜好或活动(前提是你力所能及),那么,你就没有理由只顾想着已经活了多少个年头,更不会去计算生命还剩下几天。 至于身体方面,我无话可说,因为我甚少得病。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只要没人叫醒我,我可以一直睡着。我从来不做那些被称为“健身”的运动,尽管我所干的事都有益于身体健康。 从心理上讲,老年人得提防两种危险:第一是过度耽溺于对过去的回顾。一个人不能总生活在回忆中,一味痛惜过去的好时光,也不必为死去的朋友悲悼。人的思想应该向着未来,想着那些该做未做的事情。当然,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一个人的过去总是随着时光流逝而不断增加它的重量。人很容易想起,他过去的举止比现在更生气勃勃,思想也比现在更敏捷——如果这话当真,那就把它忘了;如果你还未想到这一点,那它就不是真的。 第二个必须避免的是——死缠着青年人,力图从那里获得力量。孩子们长大了,就想独立生活。倘若你还像他们小时候那样对他们过多干涉,就会成为他们的包袱。除非他们不是有正常情感的人,一般情况都如此。我的意思不是说可以对他们置之不理。老年人的干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且,尽可能不要将这种慈爱之心过分外露。动物在看到它们的后代能够照料自己的时候,便失去了对儿女的兴趣。而人类,因为童年时期相当长,就不易做到。 我认为,对于那些具有足以激发适当活动的强烈个人兴趣的人来说,要想延年益寿,并非难事。在这里,长久经验是卓有成效的,而从经验里得到的自知之明能恰当地运用,不至于成为你的负担。根本无需叮咛年轻人莫犯错误,因为一来他们不会相信你的话,二来犯错误也是受教育的一种方式。不过,假如你没有什么个人的嗜好,可能会觉得生活很空虚,只好去关心儿孙们了。这时,你可以从物质上给他们点帮助,比如给他们点钱,为他们织织毛衣,等等。但你得理解,他们不希望你老在身边陪伴着。 有些老年人总为死亡的恐惧所困扰。青年人有这种感情还情有可原。那些很自然地害怕在战争中被杀死的年轻人,可以有理由因受骗去为所谓美好的事情卖命而痛苦万分。但是,对于饱经风霜,历尽艰辛与欢乐,已经做了他必须做的一切的老年人,惧怕死亡就不那么体面了。我觉得,最好的克服这种意念的办法是:使自己的兴趣更广泛,更与他人无干。慢慢地,四周“自我”的高墙向后退缩,终于自己成了无限无边的大自然的一部分。 夕阳下的生命之河 生命好像一条河:起初很细小,夹在两河岸之间。它不停地汹涌奔流,穿过岩石,跃过瀑布,河面加宽了,河岸后退了,河水越流越缓慢。最后,再没有什么爆发力了,它变成海洋的一部分,毫无痛苦地失去了它自己的个体。 一个人到了老年,如果也意识到生命正是这样,他就不会惧怕死亡,他会体会到生前所关心的一切,死后将继续发展下去。况且,随着生命力的消失、厌倦感的增长,他会自然而然地欢迎永久的休息。 我希望在工作的时候死去,带着这么一种思想死去:我未能完成的事业正在继续,而该属于我去完成的事已经完结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