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晶体结晶水测定实验报告怎么写、

如题所述

[实验用品]
1. 托盘天平、研体、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
2. 硫酸铜晶体。
[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数据记录及计算
⑴研磨:在研钵中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①现象

⑵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出一洁净干燥的瓷坩埚的质量,并用此坩埚称取2.0g研细的硫酸铜晶体。
②瓷坩埚的质量a= ;
③瓷坩埚和硫酸铜晶体的总质量m1= 。

⑶加热:将盛有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三脚架上面的泥三角上,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同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硫酸铜晶体,直到蓝色硫酸铜晶体完全变成白色粉末,且不再有水蒸气逸出。然后将坩埚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④ 色的硫酸铜晶体逐渐变为 色的 并看到水蒸气不断逸出。

⑤化学方程式

⑷称量:待坩埚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将坩埚放在天平上称量,记下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m0)。

⑥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
m0= g;
⑦ m3= g;
m4= g;

⑸再加热称量:把盛有无水硫酸铜的坩埚再加热,然后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后再称量,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记下质量m3,若再重复则记为m4。
⑹、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和化学式中x的实验值。

=
⑧瓷坩埚和无水硫酸铜的总质量平均值:=
结晶水的质量分数: =
化学式中x的实验值,求出后,按下式计算: X=
⑺、实验结果分析
理论值:
X=5
实验值:=
X=
实验误差:指出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⑨=
X=

⑩造成误差的原因分析:


[实验习题]
  1.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需插入液面下的有①制备Fe(OH)2,用胶头滴管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②制备氢气,简易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③分馏石油时,测量温度所用的温度计;④用乙醇制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⑤用水吸收氨气时的导气管;⑥向试管中的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A.③⑤⑥   B.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⑥
2.某同学进行胆矾结晶水测定实验,得到下(1)~(4)组数剧:
编号
加 热 前
加 热 后
坩埚质量(克)
坩埚+胆矾质量(克)
坩埚+无水CuSO4质量(克)
(1)
5.0
7.5
6.6
(2)
5.42
7.95
6.8
(3)
5.5
8.0
7.1
(4)
5.0
7.5
6.8
实验数据表明有两次实验失误,失误的实验是( )
A.(1)和(2) B.(2)和(4) C.(1)和(3) D.(3)和(4)
3.在化学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操作时,其操作或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8.84g食盐
  B.用250mL的烧杯配制所需的220mL、0.1mol/L的NaOH溶液
  C.用量筒量取12.12mL的盐酸
  D.用0.12mol/L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消耗盐酸21.40mL
4.测定硫酸铜晶体(CuSO4·5H2O)里结晶水的含量,实验步骤为:①研磨 ②称量空坩埚和装有试样的坩埚的质量 ③加热 ④冷却 ⑤称量 ⑥重复③至⑤的操作,直到连续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为止 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哪一步骤需要使用干燥器?使用干燥器的目的是什么?
(2)实验步骤⑥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实验操作]①块状蓝色晶体 ②34.0 g ③36.0 g ④蓝色晶体 白色 粉末 ⑤CuSO4.5H2O CuSO4+5H2O⑥35.3 g ⑦35.2 g 35.2 g ⑧35.27 g
0.365 ⑨0.365 5.1 +0.1
⑩能引起偏大的原因可能有:称量的坩埚不干燥、加热时间过长,部分变黑、 加热过程中有少量晶体溅出、晶体表面有水、晶体不纯含有挥发性的杂质。
注:若偏小的原因:晶体不纯含有不挥发性的杂质、晶体未研成细粉末、粉末未完全变白就停止加热、加热后在空气中冷却、两次称量相差0.2g等。
[实验习题]
1.(C)  2.(B) 3.(D)
4.(1)④冷却 防止吸水 (2)检验样品中的结晶水是否已经全部除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