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分清上联、下联?

如题所述

有三种方法,一是常规型,二是固定型,三是逻辑判断型。

先说第一种:常规型。

诀窍就四个字:仄起平收。

什么叫仄,非平即仄,古汉语四种音调,分别是,平、上、去、入。除了第一个平,剩下三个全是仄。

似乎有点不好理解,说通俗点,平就是我们现代汉语拼音一声,二声。上、去就是三声和四声,入现在已经没了。

明朝释真空的《玉钥匙歌诀》记载: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就对联来说,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音

比如:

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世为仄音,民间安泰逢盛世就是上联,年为平音,风调雨顺颂华年就是下联。

现在我们过春节在街上买对联,基本都常不出这个常规圈,一看即知,知道仄起平收你就可以应付爹妈给安排的贴春联的活了,保证错不了。

二、固定型

总有些千古名对啊绝对啊,不走寻常路,根本不按这个平仄音走。比如最知名的岳麓书院的对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这不是上仄下平,这是上平下仄。

这一幅对联两个典故,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即楚材晋用的典故。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本为孔子盛赞周武王时期人才鼎盛局面。

乃是此书院山长袁名曜和一个贡生合作的一幅对联。

再举一例, 扬州国画院的院长李亚如撰写的一副对联:

借取西湖一角堪夸其瘦,移来金山半点何惜乎小。

这幅对联是上也仄来下也仄。这对联并不是写西湖瘦金山小,而是写扬州园林的建筑特点,湖窄小那是苗条,假山堆的小正是精致。

三、逻辑判断型

对联一定是有逻辑关系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仄起平收,但是对联也贴不错的原因。

比如: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

由大到小,由远及近,从烟笼到树倚,是大到小,古诗至深堂由远而及近。

再比如: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

先说登山,再说登顶,不登山谈何登顶,这是个非常顺畅的逻辑。

这种逻辑的连贯性和文字之间的传承,能帮助我们识别上下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