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孙犁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荷花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孙犁是解放区小说创作中独树一帜的作家。他的代表作品《荷花淀》透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美学价值,成为我国现代小说史上短篇小说的佳作。
  《荷花淀》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为背景,具体描写了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艰苦抗战的斗争生活,反映了他们升上德尔人性美和人情美,表现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在艺术手法上,孙犁讲究语言的清新、自然、明快,讲究构思的灵巧绝妙,创造了一种诗情画意之美。
  1通过日常生活反映时代风貌 《荷花淀》这篇小说,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题材,表现的是根据地人民积极乐观,英勇顽强的爱国精神,以及敢爱敢恨,无私无畏的伟大气魄。但作者并没有写刀光剑影、纵横厮杀的战斗场面,只是从战争侧面给我们讲述了一段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品虽然写了一次战斗,但重点是写男女村民齐心协力,互相配合,共同对敌的场面,而且将故事情节放在如诗书画的荷花淀这个背景中。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我们从这朵生活的浪花看出时代的激流,通过日常生活画面展现时代风貌。
  1.1普通的人物,平凡的生活 说它写的是普通的人物,平凡的生活,是因为小说主人公不是叱咤风云的英雄,而是普通平凡的百姓。在那个团结战斗的集体里,我们只知道有个叫水生的;在那一群聪明能干的青年妇女中,我们只知道其中一个是水生女人。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长得什么样。但正是普通的他们用勤劳、智慧、果敢、能干,才创造出那个充满时代特色的生活。 小说虽然表现的是抗日题材,但真正用来写战争(伏击战)的,只有十分之一左右的篇幅。大多笔墨用来写月夜编席、夫妻话别、借故寻夫、探亲遇敌等场面,这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场面,凸显了那个特定时代的人物的精神风貌,“着力表现战争年代人民朴素简单的美好心灵和刚强果敢的高尚情操。”
  1.2普通人物的平凡思想和感情 作者描写的恰是这些普通、平凡的人的普通平凡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小说一开篇给我们展现的是平静、温馨的劳动生活场景。水生嫂月夜织席:“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在她怀里跳跃着,不久,在她身下就编成一大片。”多么美的一幅劳动生活图画!白洋淀有多少“水生嫂”在劳动?“六月里,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各地的城市、村庄就有了花纹细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可见,他们没有因战争而消沉,没有因敌人的侵略、骚扰而惊惶失措。相反地,身处恶劣的战争环境,却保持正常、健康、美好的人格,有着普遍正常的劳动生活。这样看来,我们更加佩服作者采用这样以日常生活来表现重大主题的高妙之处。你看,女人一边织席,一边等丈夫归来,结果丈夫报名参了军,明天就走了。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这意味着什么?但水生嫂毕竟是那种明大义、顾大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人,她具有中国劳动妇女共有的光荣品质——勤劳、善良、勇敢、体贴。
  水生嫂只是说出:“你走了,我不拦你”的话。在这里,作者并没有有意拔高,水生嫂是普普通通的一员,自然实际的问题摆在面前,于是情不自禁地又问:“家里怎么办?”。一场深情的夫妻话别,没有海誓山盟,生死别离,却是一些如何生产,如何斗争的生活琐事的对话:“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千斤的担子你先挑吧,打了鬼子,我回来谢你。”“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朴素的语言写出了白洋淀人民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的热爱,对和平安谧的劳动生活的珍惜,对信服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向往。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执着深厚的感情,揭示了他们所具有的人性美、人情美。孙犁在谈自己创作体会时说:“我在延安的窑洞里的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墨水和草纸,写了这篇小说„„我写出了自己的感情,就是写出了所有离家抗日的战士的感情,所有送走自己儿子的、丈夫的人们的感情。”在作者看来,像水生嫂这样的劳动妇女,她们普通、平凡,但她们却是白洋淀最美,最有代表性,最值得歌颂的人。
  1.3反映生活的真实 真正好的文学作品,不是凭空想象,虚构某些场景,而是反映生活的真实。《荷花淀》即是这样的作品,作者在写了夫妻话别这一真实的生活场景后,又写出了聪慧含蓄的“水生嫂们”的藕断丝连。她们羞于明言,表里不一,冒险 寻夫中透露出对丈夫难以割舍,关心他们安危冷暖的情爱。这种爱既朴实无华,又真挚火热。当他们寻夫未果时,她们也失望,也伤心,也骂,这不正是劳动妇女平常、真实的感情的流露吗?她们在回来的路上,偶遇敌船,为了逃命,把船摇进那不知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虽然成了战士们伏击战的诱饵,但年轻的媳妇们并不是有意去参加一次战斗,这恰是他们寻夫未果这一情节的结果。这样的情节发生在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场景,有什么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呢?我们只能为作者这独具匠心的构思叫好。
  《荷花淀》是一篇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作者却运用独特的艺术构思和充满抒情、诗意的语言,另辟蹊径,开创了战争小说的新局面。 《荷花淀》的艺术之新突出表现在小说运用诗情画意的笔调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美感。有研究者称本文为诗化小说,我以为并不过分。试想读过《荷花淀》后,你很难记出几个面目真切的人物,更不会对其中的战斗场面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但你绝不会忘记那长着茂密芦苇的白洋淀,尤其是那“飘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的荷花淀。孙犁先生本人谈过:“这篇小说引起延安读者的注意,我想是因为同志们常年在大西北工作,习惯于那里的大风沙气候,忽然见到白洋淀水乡的描写,刮来的是带有荷花香味的风,于是情不自禁地感到新鲜吧。”这就非常中肯地道出了小说吸引人的根本原因。小说开头,在我们面前铺开了一幅被作者充分诗化的,如同仙境般的“荷花图”水生嫂便在这样的环境中编者席,“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这是个多么清新、静美的世界,多么富有诗意的劳动场景。开篇这段妇女月夜织席历来被认为最富有诗意而脍炙人口的一段。这里既有白洋淀明丽的地方色彩,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甚至还弥漫着荷花清新的香味,应该说这一场景的描写,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画。作者运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调,来描写普通的劳动生活,为全篇定下了活泼欢快的抒情基调,这在描写战争的小说中,当然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不仅把劳动生活写得那么富有诗意,更难能可贵的是把战斗生活也同样写得富有诗意。请看“伏击战”一段。当女人们心惊胆战的探出头来,竟然发现,荷花突然变成了人,变成了女人们到处寻找的心上人,这是一个多么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仗打完令了,战士们的心情多么愉快呀,他们玩着水底捞鱼的拿手戏,泅到水底打捞战利品;他们嬉笑着,用荷叶顶在头上,档住正午的太阳。透过这幅图景,我们发现作者将这场战斗设在荷花丛中,把人与淀中的荷叶荷花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写得有声有色,富有情趣,因此用充满诗意的笔调来描写、歌颂白洋淀人民的劳动和战斗的生活,确是本篇小说的显著特色。而追求这种抒情的诗意,也就成了孙犁创作的明显风格。这种风格,还可见于孙犁的其他作品中。如《纪念》中写母女夜谈:“月亮也落下去,我望一望那明亮的三星,很像一张木梨,它常年在天空游动,密密层层的星星,很像是它翻起的土花,播撒的种子。”这里与其说语言清新优美,抑或是想象丰富、自然,倒不如说充满一种抒情的诗意。
  2.2巧
  2.2.1结构安排巧妙。
  “孙犁小说的结构既严谨缜密,又轻巧灵活,他不注重故事的完整和情节的曲折离奇,常由一连串的生活画面连缀而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小说以水生嫂她们的活动为明线,以水生等战士的活动为暗线,两线既平行推进,又互相交织,巧妙地构成故事发展的情节,富有艺术魅力。 小说从明线开始,写水生嫂在月下织席,等丈夫回来,通过夫妻谈话,我们知道暗线中的水生他们正在开会,讨论成立地区队。原来两条线同时展开了活动。夫妻话别,两条线交织在一起,这一绝妙的构思,既使人了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物性格、心理、觉悟等。女人们寻夫的情节是明线的进一步发展,强化。通过女人寻夫不着的失望、伤心、说笑,反映出暗线的战士们认真训练,秘密转移等一系列活动,当“明线”的女人们摇船回家,遇到敌人逃命时,而暗线的战士们已在荷花淀里布下天罗地网,专等敌人来送死。荷花淀里的那场激战,两条线再度交织在一起,打完仗,战士转移,暗线消失而明线中的妇女又说笑起来。小说结尾,写青年妇女们学射击,敌人围剿百顷苇塘时,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呢!这一结尾,既点明了暗线战士们一直不畏生死、跟敌人斗争,又反映妇女们既辛勤劳动,又直接投身于战斗的气概。此时,两条线又合而为一。虽然这种双线结构的文章不乏其例,但像本文这样,两条线各自发展,共同推进,水乳交融在一起,比较少见。
  2.2.2巧设出人意料的情节
  作者善于用巧,制造悬念,创设一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使本来平淡、简单的故事,变得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真正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夜深人静,水生嫂等丈夫回来,可是等呀等,等到很晚,没想到丈夫回来却是与家人辞行;女人们去马庄寻夫,可来得不巧,昨晚还在,半夜里不知开到哪里去了;寻夫扑空,本来扫兴,可又那么“凑巧”,归途遇上日军的大船;女人摇船逃进荷花淀,却无意把敌人引入了战士们的伏击圈,女人们不仅绝处逢生,还在此时此地见到各人丈夫的脸。2这些巧,推动了情节发展,丰富了人物形象,使作品变得耐人寻味,摇曳多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