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画卷之后,《清明上河图》到底隐藏了什么玄机?

如题所述

引言: 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遗憾的是,宋徽宗仅是对该图的绘画技法表示肯定,却对其思想内涵没有兴趣,于是只在卷首题签后就将其赏赐出去了。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被认为是"郁郁乎文哉"的时代。 在文学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了六家。宋词、朱程理学,沈括的《梦溪笔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绘画上设立了翰林书画院等,山水、花鸟和风俗画等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今,也流传下来许多描绘北宋汴京城风俗的绘画作品,传为宋代画家张择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图》,便是一部极为珍贵的绘画传奇之作。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一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张择端与创作的时代背景 《清明上河图》卷尾的一段跋文,虽简短,却清楚明确。张择端正是活跃于北宋时期的著名风俗画家,他年少时曾读书游学,后从事绘画并进入皇家画院供职。 由于出身于民间,张择端熟悉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有着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为民 *** 的责任感,深入观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进行生动具体的描绘,因此他的画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各种社会现实与矛盾,而《清明上河图》正是诞生于这种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 张择端绘制《清明上河图》略有潜在的政治意图,即借助于对都市繁华之貌的描绘,将各种社会矛盾巧妙地安排在画面中,希望徽宗能看到较为全面的社会现实。 宫廷绘画在北宋宣和年间达到了极盛,成立于北宋初期的翰林图画院,对风俗画的兴盛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徽宗赵佶爱好书画,在书法、绘画领域造诣极高,他重视画院建设,选拔了一大批优秀的画家入宫供职,并给予较高的待遇。张择端于这一时期进入徽宗主持的宣和画院,成为画院中的"待诏"。 北宋时期,界画得到了高度发展,这与当时统治者的喜好和推崇是密切相关的"画院界作最工,专以新意相尚"。《宣和画谱》中记载界画"屋木"名列第三画种,界画家的地位较之前代也有了明显提高,比如张择端可以升到"翰林待诏"的职位。张择端长于界画技法,所画车船、市桥、屋宇等建筑为人称道。 另外,张择端尤其擅长描绘画中的人物,线条遒劲有力,动态丰富多变,极富生活情趣。值得注意的是,多年的游学经历为他转攻绘画增加了综合素养。 第二部分,我要具体来介绍一下《清明上河图》的相关文化信息 张择端引首描金花鸟画 时至今日,流散于国内外的《清明上河图》已知传本已达三十余卷,或落款"张择端",或落款"仇英",或者无款识,均使用绢本,设色青绿,画面布局和情节设置也大致相仿。众多《清明上河图》中,最具代表性当属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传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画卷中的"清明"到底应该如何解释?就是指"清明节"吗? (1)一般认为是指节气而言,因此,画面所描绘的是初春时节汁河一带的风俗活动。 (2)不过,也有人认为画卷中也有所描绘系秋天景色,所以"清明"指节气的说法不能成立。 (3)此外,还有人认为是指街坊名称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而据《后汉书班固传》"固幸生于清明之世。"则很可能是指"天下太平"的意思。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些许大胆的推想——作者是否有可能是借清明时节之"清明"来寓意赵宋王朝的太平盛世? 作为翰林画院的宫廷画家,他们都是通过应试而被录取的,可以想象他们的文采也是卓越的,他在绘制这一巨幅杰作时,没有理由对画卷的名称不仔细推敲。所以,"清明"一词很有可能是一语双关,画家借清明时节之"清明"来寓意赵宋王朝的太平盛世时期汁京市民的繁华生活。这种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创作意图,与张择端作为宫廷画家的身份也是相符合的。 带着这一推想,我们细致地来观看这幅《清明上河图》,能否找到一些引人深思的情景?从《清明上河图》的结构来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画面从右到左,时起时伏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1、其一为"宁静的乡村": 是阳气初动的寂静郊野,有五只小驴驮炭而来,犹如在宁静气氛中开启了帷幕。路旁许多树木和零星的村舍,显得格外幽静。 "宁静的乡村" 就在平淡无奇的气氛下,画面上突然出现了惊魂失魄的场景,路口前方突然有一匹疯狂的惊马冲了过来,路旁两名玩耍的幼童,被吓慌了神。 在路对面,里里外外四个人,他们双眼圆睁,全神贯注,怔怔望着瞬息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拴在屋檐下的那匹马驹,双耳直竖,尾巴翘起,四蹄乱蹬,也随着恐慌不安起来。 2、其二是"繁忙的潜运": 一只满载货物的大船将要通过虹桥的一瞬间,可能一时疏忽,没有及时放倒桅杆,越是着急,那桅杆越是难一下放平。正在这时出了意外,从上水和下水同时驶入虹桥下的两条大船迅猛靠近,避让不及,局面十分危险。船工们有的摆动手势,有的朝对方大声叫喊,有的正在应付不测。在紧要关头,周围所有人同心协力,奋勇拼搏,以力挽狂澜之势扭转危局。表现出人与人之间同呼吸、共命运和逢难相助的气氛。 《清明上河图》局部 3、最后一部分是画卷的尾声——"喧闻的都城": 描写都城街道店铺林立,人来人往商贸和百业兴旺的景象。作者以丰富的艺术语言展现出昔日民间民俗风貌。虽然整幅画卷几乎包罗万象,但着重描写的是劳动者、船工、纤夫和市民们为生活而忙碌的场面。 《清明上河图》的结尾部分,由城楼进入城关,横卧着一条街道,节日里人来人往那种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十分吸引人。过了虹桥汁河就拐出了画面。向前,街上有围观卖药的人群,有修大车的工人,有算命的先生……穿过城门,城内店铺林立,彩楼欢门也渐豪华。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第三部分,经过以上的结构情节分析,我们大家不妨推想一下《清明上河图》创作意图到底是什么? 1、一种可能 整幅画卷三分之一多描绘的都是汁河漕运,即"上河"部分。 画图中汁河及其支流,贯穿全图,作者的用意旨在通过对汁河交通运输繁忙景象的描绘,要人们领略汁河交通与东京繁荣的内在联系,这也可以说是该图主题的核心思想。这说明东京的繁荣与酒运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在喧闻的都市的画卷中,作者以高大雄伟的城楼为中心,两边街道纵横,房屋鳞次栉比,用一驼队作为城里和城外的联系。三两只骆驼尚在城内,一只驼身半露,走出城门,暗示了汁京和北方塞外频繁的商贸往来。城里街市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画面虽隐含着歌功颂德之意,却更含蕴着浓厚的平民色彩,表达了对普通下层劳动人民的讴歌。 《清明上河图》局部 2、另一种可能 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先生认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简单的描绘百姓风俗和日常生活,在商业繁荣的表面之下暗藏玄机,明线下交织着一条令人心悸的暗线。 当时的汴京城8 厢 120 坊,绝大多数建筑都是砖木结构。北宋经历了40 多次特大火灾,因此消防是当时朝野最关注的严峻问题。当时汴京的防火措施非常严密,每个坊都设有一座望火楼,专门观测火警。楼下有被称为"潜火兵"的军队驻守,专司消防。余辉说,张择端画了望火楼,但楼上无一人观望,更夸张的是,望火楼下的两排兵营被改作了饭馆。 《清明上河图》局部 无人看守的「 ”望火楼” 而比消防缺失更可怕的是城防的涣散。画中城墙上下没有一个守卫,土墙上面也没有任何城防工事,连射箭的城垛也没有,甚至连虚设的城防都没有。原本应该是有重兵把守的城防机构所在的位置,居然是一家商铺,老板正在验货,账房在记账。 从画面上看,整个汴京正沉浸在浓厚的商贸气氛中,完全是一座不设防的都城。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局部 画卷中有很多船,其中大量的是运粮的私家船。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商贸兴隆的景象,实则反映出当时 *** 的一项重要失误: 宋徽宗将大量运粮的官船用去运送花石纲,使得粮食运送出现问题。私船趁机而入,并渐渐把持住了城市的粮食市场,进而操控粮食价格。 简要地总结一下: 画家将船与桥的矛盾和桥上文武官员的矛盾交织为全卷的视觉中心,通过表现惊马闹市、船桥险情、官员争道、军力懈怠、城防涣散、消防缺失、商贸侵街、党祸渎文、酒患成灾等诸多场景,深刻揭示出当时的社会痼疾。 北宋官吏利用绘画向皇帝表述民情的手法不止一例,如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 是北宋的大灾之年,光州司法参军郑侠借工匠绘制的《流民图》请求宋神宗停止王安石的变法活动。 张择端欲通过《清明上河图》向宋徽宗展现一些社会顽疾。遗憾的是,宋徽宗仅是对该图的绘画技法表示肯定,却对其思想内涵没有兴趣,于是只在卷首题签后就将其赏赐出去了。 宋徽宗 其它版本《清明上河图》 其它版本《清明上河图》 参考文献: (1)余晖,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2)戴立强,今本清明上河图残缺说,辽宁博物馆编,清明上河图研究文献汇编,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7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0
中国传统绘画史上的一幅经典之作,《清明上河图》不仅令人叹为观止的细腻构图和画面,更是充满着许多玄机和谜团的神秘作品。以下是其中一些被认为有可能存在的隐藏玄机:1. 藏有秘密图案:有一些历史学家和研究者认为,在《清明上河图》的画面中有一些不为一般人所知的秘密图案。例如,有研究指出,在画面中有一些用胡字画上的字体绘成的东西,这些字体经过解码后显示出了一些神秘的图案,被认为可能与古代阴阳家和道士有关。2. 凝聚了丰富的历史文化:《清明上河图》是一件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艺术品,其中包括了大量的人物、物品和景观。例如,画中出现的农民、商人、官员和士兵形象,以及汴京城的宫殿、城隍庙、桥梁、市集和船只,都具有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3. 反映了社会变迁和政治风气:《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京城生活,其中包括了汴京城内各个阶层的人物和社会现象。通过画面中各种场景的描绘,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变迁,例如商人们为了争夺土地而争斗、对女子的打压以及政治官员之间的争权夺利等等。4. 可一种神秘的象征:藏匿在《清明上河图》画面中的一些细节,被认为有可能是在传递一种神秘的象征意义。例如,画中的象征着欢乐和热闹的市集和赛龙船,代表着人类健康、活力和富足的一面。而死掉的狗、倒下的人们和空荡的街道则象征着死亡、疾病和灾难。总之,虽然《清明上河图》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充满了谜团和玄机的经典艺术品。对于研究者和文化爱好者来说,它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更能够成为一种重要的思辨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