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米叶黄杨盆景叶子上都是白斑是不是甲壳虫我用喷蚊子的喷行吗?

如题所述

黄杨最常发生的叶部病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1)白粉病

图为黄杨白粉病

白粉病是黄杨叶片上发生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基本上从每年的3月份左右就会开始发病,一直持续到冬天的11月份,如果遇见暖冬那么在腊月天看到黄杨叶片上发生白粉病也不用意外。

发病条件:

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温暖潮湿、且见光不是很好的郁闭环境内,加强通风、增强光照等,是减少白粉病发生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如何用药:

在每次降雨结束后,待天气晴朗时要立即对黄杨喷施一次多菌灵或者代森锰锌等进行一次预防;

在防治时,可以使用甲基托布津或者一些三唑类的杀菌剂,比如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等,这些药物对白粉病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对于白粉病发病较为严重的黄杨,可以首先进行一次重修剪,然后再喷施药物,让黄杨慢慢萌发出新的枝叶。

(2)炭疽病

图为黄杨炭疽病

炭疽病也是黄杨上十分常见的叶部病害,其发病时间主要是5~8月份这一阶段,其中以高温多雨的6~7月份发病最为严重。

炭疽病危害初期会在叶片上先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褐色斑点,病斑呈湿腐状;随着病害的发展,这些病斑会慢慢变大、枯黄,同时出现一些同心状的轮纹状小黑点。

发病条件:

高温、高湿是黄杨发生炭疽病最主要的两个条件,它的发病速度和危害程度与夏季6、7月份的降水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夏季降雨量较少,那么发病就会较轻;如果夏季降雨量较多,那么发病就会比较严重。

如何用药:

在每次降雨结束天晴之后,对黄杨整株喷施一次预防性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预防病害的发生;

如果炭疽病已经发生,可以使用苯醚甲环唑或者吡唑醚菌酯、戊唑醇等对黄杨进行整株的喷施,喷施时还可以搭配一些叶面肥磷酸二氢钾,这样可以加快黄杨的恢复速度,使其快速恢复生机。

(3)疮痂病

图为疮痂病在辣椒叶片上的发病症状

疮痂病也是黄杨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黄杨的叶片及枝条。在危害初期叶片上首先会出现一些直径1-2毫米深褐色的圆形或近椭圆形斑点,病斑微微隆起,在发病后期病斑组织会干枯脱落然后在叶片或者枝条上形成穿孔,严重影响黄杨的景观效果及正常生长。

发病条件:

与大部分的叶部病害一样,疮痂病的发病条件也是高温高湿,从每年的5月份之后这种病害就会开始侵染,然后到6、7月份达到危害高峰。

其用药方法与黄杨炭疽病的用药方法一致,在这里我就不再进行重复了!

当然,除了以上这些常见的叶部病害外,有时黄杨也会发生褐斑病或者轮纹病,褐斑病与大部分的叶部病害很像,都是在叶片上形成黄褐色的病斑,然后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斑不断扩大。

图为褐斑病在黄杨上的症状

而轮纹病不仅危害植物的叶片,同时也可以危害植物的枝干,在叶片或者枝干上形成黑褐色坚硬的扁平瘤状物,不过其防治方法都与这些病害基本一样。

图为黄杨叶片上坚硬的扁平瘤状物

(4)枯萎病

图为黄杨枯萎病

黄杨枯萎病最初是先从叶片上开始表现,但是其病原菌为土壤中的镰刀菌,病菌也主要是通过黄杨根部的伤口侵入的,属于一种土传性病害。土壤透气性不好,含水量较高都会加重其病害的发生程度。

它是近几年黄杨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其发病及传播速度很快,在发病初期最初只是个别枝条和叶片表现出失水青干的现象,然后慢慢发展至整个枝条;发病后期,干枯的枝条叶片会呈现为黄白色,有时还会导致整株的干枯死亡。

发病条件:

该病害的发病条件主要也是高温高湿,如果土壤过于板结或者雨季积水不好排出,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该病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发病,到夏季的7~8月份达到危害高峰,植物从发病到死亡往往不超过一周的时间。

如何用药:

由于该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用过土壤中的流水侵入植株根系上的伤口,所以根部杀菌至关重要。

在5月初,该病害发生之前可以使用敌磺钠或者五氯硝基苯等对土壤进行一次杀菌,可以有效地消灭土壤中的越冬病原菌;

待黄杨出现枯萎病的症状时,可以使用恶霉灵、五氯硝基苯等对根部进行处理,然后使用吡唑醚菌酯等喷施黄杨的叶片及枝干,可以有效地缓解病菌的蔓延及扩散。

想要减少黄杨病害的发生,需要从哪几方面做起?
想要减少黄杨病害的发生,我们需要从生长环境、病害发生条件等几方面来进行管理,主要措施如下:

(1) 选择合适的种植地

在栽植黄杨时一定要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这样黄杨的长势才会好,对于病害及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会变强。

(2) 合理修剪,增强通风透光性。

图为对黄杨进行修剪

大部分发生病害的园林植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苗木枝条过多,或者栽植过于密集,栽植地通风透光性太差。这样的环境会很不利于热气及水分的散失,使小气候内形成一个高温高湿的环境。

所以对于栽植过于密集的黄杨一定要及时地合理地进行修剪,将病枝、虫枝等剪除,增强枝叶间的通风透光性,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概率。

(3) 冬季及早春及时清园。

图为黄杨的病叶

大部分的病原菌都是在枯枝落叶及土壤中进行越冬的,在早春或者冬季病菌最为弱小的时候,及时将枯枝落叶及一些病枝进行清除,然后集中清理,可以有效减少越冬的病原菌。

在早春三月份气温开始回暖之后,及时地对黄杨喷施多菌灵、代森锰锌等预防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降低当面病害的发生程度。

(4)每次雨后及时喷施杀菌剂。

病害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湿度,所以在每次降雨天晴后要及时对黄杨喷施一次预防性杀菌剂多菌灵、代森锰锌等,可以有效地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

(5)病害发生初期,根据发病特征及时选择合适的杀菌剂。

图为发生病害的黄杨

在病害刚刚开始发生初期,要根据病害的发生特征及时地选择杀菌剂进行防治:

如果是白粉病等,可以选择甲基托布津或者三唑酮、戊唑醇、己唑醇等进行喷施防治;

如果是炭疽病、疮痂病、褐斑病等叶部病害,可以选择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进行喷施。

在喷施这些药剂时,可以搭配叶面肥进行喷施,这样会更有利于园林景观效果的恢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1
如果黄杨盆景上的白点是介壳虫,很容易分辨。这个重是比米粒更小的白色小粒。仔细观察的话,有时借壳虫会动,而且底部有细细的足。用手或牙签去掐他时会爆浆。一般普通杀蚊子的药不适合杀介壳虫。可以将介克虫逐一清除干净,再用酒精溶液擦拭页面或喷洒叶面。还可以用氧化乐果溶液稀释1000倍去杀介壳虫。
黄杨的叶子上有白斑,通常是由黄杨白斑病引起的。这种白班和介壳虫的白色颗粒还是很好区分的。黄杨白斑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菌感染。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产生。预防这种白斑病,要保证黄杨的通风透光,不要种植太过密集,预防是关键,通风和透光才能让黄杨长得更好。平时也可以喷一些多菌灵。如果黄杨盆景叶上发现了白斑病可以用20%的三唑酮乳油稀释1500-200倍喷洒叶面。10-15天喷洒一次有很好的效果。
第2个回答  2023-07-23
很抱歉,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无法确定您的米叶黄杨盆景叶子上出现的白斑是否由甲壳虫引起。然而,您可以尝试使用喷蚊子的喷雾来消除白斑,但请注意遵循使用说明,并确保喷雾使用正确。如果这种喷雾不解决问题,或者您无法确定原因,请考虑咨询专业园艺师或植物医生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和治疗方案。另外,加强通风和增强光照等措施也可以减少白粉病的发生,这对黄杨盆景的健康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