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城遗址,承载着三国时期东吴都城的历史记忆。公元221年,孙权自公安迁至鄂地,受封为吴王后,于同年八月开始精心构筑这座城池,其命名源于孙权的“以武而昌”理念,他将鄂县更名为“武昌”,因此这座城被称为吴王城或武昌城。
公元229年四月,孙权在此地正式登基,自封为吴大帝,武昌城因而成为吴国的都城之一,即西都。同年九月,孙权决定迁都至建业(今南京),委任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留守武昌,武昌从此成为陪都。太元二年四月,孙权去世,诸葛恪掌控朝政,曾计划将首都迁回武昌,但由于政局变化,迁都计划未能实现。
直到甘露元年(公元265年)九月,末代君主孙皓将都城再次迁至武昌,同时任命丁固为御史大夫,诸葛靓为右将军,留守建业。武昌再次成为孙吴的首都,而建业则成为了陪都。在东吴的统治期间,武昌经历了三次修建宫殿的历程,两次成为都城,历时约五十余年。至今,这座古老的遗址已有1700多年的岁月沉淀。
吴王城遗址位于新安镇东南35公里处的烟陈乡姜渡村姜东生产队。遗址呈方台形,古城垣尚存,边长120米。遗址内残存大量瓦砾,平均文化层厚度约80厘米。据江苏省六合县民国版县志记载,吴王城为三国东吴所建,因吴王孙权而得名。北齐瓦梁郡治所置于吴王城故墓之上,南唐时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