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初三政治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两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就公有资产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从两大方面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第一,加强国有经济,发挥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进而保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为主体,除了量的优势,还要质的优势,要起主导作用。为此一定要保证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â‘ åˆ†å±‚级、分领域地实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推动国家资本向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领域集中,体现国有经济在国家层面上的控制力。在上述前提下,在省级范围,尤其是中心城市,国有、私营、外资企业“三驾马车”可并驾齐驱,主要以国有控股来体现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与控制力;市县范围,非公经济可占更大比重,国有经济可不作要求。在各领域中,对于金融、资源、高新技术、公共产品等。

应在国家层面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一般性的自然垄断行业,可在地方层面通过控制方式来体现公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产业结构上和产业布局上,对于上游的资源性产业、国家区域协调性产业,可在国家层面加以控制;对于中下游产业、终端产品,可完全自由竞争。但是对于极易产生市场波动和容易产生过度竞争的行业,应适当控制外商规模与比重。  

②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实施普通实体经济鼓励民营,关键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由国家控制的产权发展战略。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大力发展公有的机构投资者(例如社保基金等),通过国有资本在资本市场上扩股融资、售股变现、收购兼并、债务重组、破产清算等手段,实现全局性、战略性控股,逐步实现国有经济的新格局,在股市上实现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大力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

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它应该成为公有制的主体。国有制在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占主体、占多数的所有制形式,要保持公有制在量的方面的优势,还要从发展劳动者所有制方面下工夫,大力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发展职工持股的股份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也就是重新建立劳动者个人所有制,其途径有二:

①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尽可能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除垄断性、公益性和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企业外,其他竞争性领域的国有企业原则上都要进行产权多元化的公司制改造,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就要尽可能将国有企业改制为职工持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办法是将国有企业资产评估后以安置费形式赠送部分资产给职工,剩余资产由职工购买(可以分期付款和以工资、红利抵扣)。

这样做的意义在于既保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保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又避免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入少数人腰包。中央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要实现中央的这一部署,国有企业改革就要“给生产者个人以财产权”,“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就是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和劳动关系的关键所在。  

②新办经济实体尽量引导劳动者投资,发展合作经济。

这既有利于劳动者成为所有者,又调动广大劳动者的投资创业积极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6-24
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1)公有资产占优势,一是量的优势,二是质的提高。 (2)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对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上。 (3)公有制占主体。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是消除过去那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的必然结果。国有制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们对社会资产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并没有根本变化,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动摇。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