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朱元璋杀功臣,是过河拆桥之举,你认同吗?

如题所述

朱元璋是历史上,比较具有争议的皇帝之一。认同他的人,自然是认同他的功绩,他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统治的封建王朝。他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不仅为明朝打下基业,还使中国再一次迎来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甚至影响到清朝。

而那些不认同他的人,几乎都是因为,朱元璋后期屠杀功臣。都说朱元璋杀功臣,是过河拆桥之举,毕竟那些人开国功臣,都是很早就开始追随他,并拼死助其打下大明江山的人。可是当朱元璋皇位坐稳,就开始一个个清算他们,这让很多人接受不了。

不过,却不能因为朱元璋杀功臣,就说他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其实,他也懂得知恩图报,毕竟朱元璋也是穷苦出身,那些在困难时期,曾帮助过他的人,他其实都没有忘记。我为大家举两个例子。

朱元璋小的时候,正是元末战乱时期,战乱导致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谁知战事不断,瘟疫又起,朱元璋的家人,就这样感染上瘟疫相继去世。家徒四壁的朱元璋,没有钱安葬家人,只能向一些有钱的同乡人求助。

他先是找到地主刘德,因为他和父亲都曾在刘家打过工,他以为刘德会念及旧情,帮他一把。谁知对方不仅不愿帮助,还嫌太过晦气,就让人将朱元璋赶走了。可是朱元璋称帝后,并没有怪罪刘德,甚至还赏赐了良田给他,并免其10年赋税。

言归正传,当时被刘德拒绝后,朱元璋也不知该怎么办。就在这时,同乡的另一个地主刘继祖动了善心,他主动送出一块地,让朱元璋安葬其家人。朱元璋登基后,想起昔日的恩人刘继祖,就派人去接他。可惜刘继祖已经去世,于是朱元璋就追赐他为“易惠侯”,其妻为“侯夫人”,子孙后裔皆受到庇佑。

除了刘继祖之外,朱元璋还特别感谢一个人,就是二姐夫李贞。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时常过着饱一顿饿一顿的日子。但二姐夫李贞家里比较宽裕,因此常常接济朱元璋,朱元璋一直将这份恩情记在心里。

后来二姐去世,朱元璋与李贞失散。李贞独自带着儿子李文忠四处躲避战乱,听说朱元璋从军了,就准备带着儿子去投奔他。朱元璋见到姐夫和外甥十分激动,他还将外甥李文忠收为养子,让其跟着自己姓朱,不过后来又准其改回李姓。

朱元璋称帝后,便封李贞为“恩亲侯”,驸马都尉,不久又加封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驸马都尉、曹国公。朱元璋不仅让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还格外恩准他穿五爪金龙龙袍。为了方便李贞进宫,以及自己去探望姐夫,朱元璋又在皇城赐了一座豪宅给他。

李贞病危的时候,朱元璋一听到消息,立马就赶去探望。李贞见到朱元璋就忍不住痛哭起来,朱元璋也不禁流泪。后来李贞病逝,朱元璋为此辍朝三日,并“车驾临奠”,追封其为“陇西王”,赠其“三世皆王爵”。

除了李贞,朱元璋对外甥李文忠也很好。李文忠小小年纪,就跟随舅舅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只可惜李文忠在洪武十七年就病逝了,朱元璋将其画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

由此可见,朱元璋并非忘恩负义之人,其实他对那些开国功臣,也都是心存感激的。只是为了明朝的长治久安,他不得不提防这些功臣。很多人不满他手段太过狠毒,但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隐患,为子孙铺平道路。

至于刘继祖、李贞,他们是对朱元璋构不成威胁的人,所以朱元璋可以放心大胆向他们报恩。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身为帝王,实则有许多的无可奈何。试想一下,如果朱元璋没有杀功臣,那么仁孝宽容的朱允炆继位后,能镇压得住这帮功臣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5
我认同。朱元璋当皇帝后很害怕开国功臣篡位,因为他本身就是起义造反当上皇帝的。
第2个回答  2020-11-05
我是不认同的,因为朱元璋的身份本身就是比较特殊的,他是一名皇帝,应该做到杀伐果断,杀功臣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第3个回答  2020-11-05
认同,因为朱元璋很害怕功臣功高震主,所以,他想过河拆桥才能维持他的统治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