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知识要点

如题所述

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0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0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0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0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0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0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0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0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0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整合。

19.生物钟现象:人体内的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都是有节律的,这些节律性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生物钟”的机制。

2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22.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23.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的间接、概括的反映。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2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25.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26.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27.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28.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发现矛盾的过程)。(2)明确问题(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3)提出假设(以假设形式找到解决问题方案)。(4)检验假设(通过理论和实践形式检验假设)。

29.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30.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亢又称心向。

31.迁移是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促进另一种知识技能的掌握是正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反之为负迁移。

32.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33.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面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感性材料是想象的基础,实践活动是推动想象的原因和动力。

34.想象的种类:

(1)根据想象时有无目的意图分: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在有间想象中,根据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35.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36.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从信息加工况来看,即对输入住处的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37.记忆的分类:(”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38.保持是巩固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记忆的中心环节。

39.遗忘: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与回忆。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遗忘进程不均衡,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0.联想的种类与规律:接近性联想(空间、时间上的接近)、相似性联想(性质上相似)、对比律(性质上、特点上形成对比)、因果律(因果关系)。

41.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指能否及时地从记忆中提取出所需的知识,是提取的应用特性)。

42.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

43.知识为活动提供定向依据,而技能控制活动的执行。

44.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

45.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特征。知识、技能达到迁移程度,能“举一反三”、“熟能生巧”,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6.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47.超常儿童:智商在130以上;低常儿童:智商在70以下。

48.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

情感是与社会性的需要相联系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

50.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

51.意志行动的目的冲突有四种形式:

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多重趋避式冲突。

52. 巴甫洛夫把人的神经活动分成许多类型,其中有四种典型类型与气质类型对应:

强、不均衡型为胆汁质;

强、均衡、灵活型为多血质;

强、均衡、不灵活型为粘液质;

弱型为抑郁质。

53.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54.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自我意识正确; 人际关系协调; 性别角色分化;

社会适应良好; 情绪积极稳定; 人格结构完整。

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55.心理咨询:

精神分析法——弗洛依德;

行为矫正法——华生;

人本主义y:f法——罗杰斯;

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56.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6
  复习提要
  本章介绍了迁移的含义、种类和作用。重点介绍了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以及学生的学习迁移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1.学习迁移的含义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平时我们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迁移的种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两种类型。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的划分。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划分。如果是前面的学习影响着后面的学习,则称为顺向迁移。逆向迁移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的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这是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的划分。一般迁移也称为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3.迁移的作用
  第一,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第二,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第三,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4.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
  (2)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等人发现,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3)经验类化说
  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换说
  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在迁移中的作用。
  5.现代的迁移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