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么形成的?

如题所述

由于造山运动,南方的印度洋板块与北方的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碰撞后古代海洋海底被抬升,地壳运动使印度洋板块撞击欧亚大板块,插进了欧亚板块的下方,它的这个动作就把喜马拉雅山地区向上抬升,随着印度洋板块不断插入欧亚板块的下方,对欧亚大陆的喜马拉雅山地区的抬升力度也加大,最终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边境上,东西绵延3400多公里,南北宽约200~300公里,由几列大致平行的山脉组成,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在我国境内是它的主干部分。平均海拔高达6000米,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40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1座,这些山峰终年为冰雪覆盖,藏语“喜马拉雅”即“冰雪之乡”的意思。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珠穆朗玛”是藏语雪山女神的意思。她银装素裹,亭亭玉立于地球之巅,俯视人间,保护着善良的人们。时而出现在湛蓝的天空中,时而隐藏在雪白的祥云里,更显出她那圣洁、端庄、美丽和神秘的形象。作为地球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对于中外登山队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攀登目标。

喜马拉雅山脉可以分为4条平行的纵向的不同宽度的山带,每条山带都具鲜明的地形特征和自己的地质史。它们从南至北被命名为外或亚喜马拉雅山脉;小或低喜马拉雅山脉;大或高喜马拉雅山脉;以及特提斯或西藏喜马拉雅山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