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认可、希腊客观,看到韩国:酸了,海外对《流浪地球》都是怎样评价的?

如题所述

流浪地球绝对是中国科幻史诗作品,可以毫不含糊的给十分,这是中国科幻的起点,完全可以把它捧的很高。作为一部里程碑式作品,不能总是光明万丈,能从中借鉴反思出东西才是对中国科幻的发展最重要的,非常值得一看。

但我们现在告诉别人,不是的,我们经历过的那些艰难困苦告诉我们,拯救所有人的最佳方式,永远是所有人都参与拯救自己,进行“饱和式救援”——10万、20万甚至150万牺牲了,但只要35亿人能够活下来,就代表着希望。

就好像这部片,传统好莱坞科幻片灾难片,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强调的是英雄史观,强调的是没有主角团队就没有人类和地球的明天,但我们其实从来不这么说,很早就有伟人教导我们,人类的历史不是由一个个英雄推动的,而是由人民推动的。

英雄史观是不正确的——为什么少了某个主角,人类就会灭亡?不会,少了主角,还会有另一拨“主角”成为主角,继续着推动历史或者拯救人类的进程。而“主角”之所以作为主角,很可能仅仅是他是一个亲历者、见证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07

用值得一看不够准确,《流浪地球》应当放在必看电影之列。

2019年电影市场,贺岁档作品全线上映之前,《流浪地球》早已黑马态势明显。当时票房预测三强:《新喜剧之王》、《疯狂外星人》与《飞驰人生》,而关于《流浪地球》,多数人预测会成为黑马,但黑到什么程度,却不好预估。

首日下来,基本情形三强鼎力,态势稳定。然而第二日、第三日,慢慢风云突变,《流浪地球》以一骑绝尘的上扬之势,逐一超越以上三部作品,并最终傲立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历史票房亚军之位。

    但票房的惊艳,只是它的第二标签,惊喜才是他的第一标签。

这样的惊喜,不在电影本身的优秀,而在于它带来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上映时间业已三月有余,豆瓣评分一路下滑,依据目前116万人的打分,评分7.9基本已经稳定,在长久的未来应当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了。

我们从这个分数说起,2月5号初映前几天,豆瓣评分最高曾在9分,但短暂停留以后,分数即开始下滑,但也基本稳定在8.5上下,直到某一日“豆瓣一星评价事件”爆发,以此开始了沸沸扬扬的一场网络大讨论:恶意评价与打分之人,究竟是主观评价而或居心叵测?

但在我看来,这些都不重要,因为真实的数据、广泛的评价更能反映真相,接近51万的短评中,72%的好评。这样的好评占比,并不是最高,但考虑到参与评论人数的庞大基数,二者叠加,好评人数在众多优秀电影中,依旧拥有巨大优势。

科幻题材作品,论及电影领域,美国要领先中国乃至全世界很多。所以《流浪地球》的这次问世,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冲击力和贡献力是前所未有的。

(1)让更多的观众爱上和认可科幻电影

导演而或整个剧组选择拍摄某个题材作品,除了个人喜好以外,最需要衡量的因素一定是市场需求。如果这部电影在上映之前,依据市场调研反馈的数据,得出结论:票房难以保证。那电影夭折的概率很大。

这一情况在《流浪地球》中其实也有出现,这段往事不再赘述,吴京带钱入组的新闻,可以自行了解。

经此一役,《流浪地球》口碑爆棚,形成的市场叠加效应,几乎身边无人不看这部科幻巨作,且大多对未来能够诞生更多的类似科幻电影,十分期待。

(2)让世界知道中国的科幻内核,独树一帜

网上有一段流行话语如下:国外科幻电影,遭遇地球危机,大多都是去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而我们则是带着地球一起流浪,决不放弃家园。

这样的话语,透露着一种深深的自豪。而这一区别于国外惯性科幻逻辑的设定,其圣手来源于刘慈欣。

刘慈欣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科幻作家,《流浪地球》在其中众多作品中,称不上代表。由此可见,中国科幻电影之路,缺的不是思维逻辑和剧本素材,而是实践和经验,以及关注和投资。随着《流浪地球》的火爆和巨大的影响力,这一问题自然得到了大大的改观。

《流浪地球》的效应是现象级的,如同当年《战狼2》带火了军事题材,这次吴京和他的小破球带动的则是整个科幻圈。未来如何,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第2个回答  2019-10-07

2019年春节档冠军《流浪地球》,不仅口碑爆炸,而且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票房亚军,使得吴京成为华语票房的双冠王,直接成为最早主演影片破百亿的演员。

这部片子,被誉为国产科幻片开山之作,甚至一改中国观众对科幻片“画面华丽然而情节平淡只是好莱坞大片拙劣模仿作”的印象。而当我们通过两小时的电影,窥探《流浪地球》剧组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部好片那么简单,他将一改我国电影工业的格局,此后十年,百年,但凡提起中国现代电影,都必将提起这部片子。
1、中国特色的科幻片
历年春节档,群雄逐鹿,《流浪地球》期初并不为大家看好,宣传全靠自来水,首日拍片仅11.4,然而却靠着逆天口碑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成功拿下春节档冠军,并填补国产电影史上40亿档的票房。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作品,它是刻画人性讲述时代的艺术。但凡好的影视作品,必须现有一个好的故事情节,他是作品的骨骼,演员表现,配乐,画面等等,都只是依附于骨架之上的皮肉,恶俗而老套的故事,就像是先天畸形儿,无论套上多么华丽的衣服都不值一看。影片所传达的理念与精神,则是这部作品的魂魄,他是蒙娜丽莎嘴角的一丝微笑,他是殿前佛像的慈眉低垂,他是时光淘洗之后,愈加美丽动人的独特之处。
《流浪地球》是刘慈欣作品里一个普通的短篇,而这部电影讲述的内容仅仅是这个短片里的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扩充出来的两个小时,影片都讲了什么才能让阅尽千帆的观众们满意并且赞不绝口?
导演郭帆在洽谈阶段,与国外特效制作方谈起这个故事时,对方惊讶的说“带着地球一起走么?这就是你们中国人的想法么?好酷!”而中老年看完电影,也能朴素地夸赞道,“这才对嘛,哪能像他们一样把地球祸害完了自己跑,没有一点责任心!”

新时代,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我们的GDP翻了几十倍爬到全球第二,我们的电影却还在说 “古代武侠”“近代国难”“建国初期”……
我们这个时代,天翻地覆慨而慷,历经千载焕发新生,潮流涌动的新格局难道不值得拍成电影永存历史么?百十年后,我们这个时代会留给我们的孩子什么呢?
拙劣的仿制欧美,来了外星怪兽打掉几栋楼几条街?开着飞船抛弃地球家园?——这种仿制品,永远跟在别人屁股后面。
《流浪地球》记录了我们这个时代众志成城共面灾难的决心,记录了我们永不言败奋斗不息的顽强性格,也记录了我们上天入地焚石开路的强大科技。
以后,我们的孩子提起中国电影,可以说,我小时候看的片子,能开着地球飞出太阳系!我们能去炸行星!

2、质量过硬,尊重观众
国产烂片层出不穷,观众早已疲倦,漏洞百出的剧情,不中不洋的特效生物,肉眼可见粗制滥造的道具。

《流浪地球》的剧组在这一点上充分展现了当代电影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开拍之前,导演便学习卡梅隆导演拍摄《阿凡达》的先进经验,做了一个百年的编年史,人物小传,然后邀请中科院学者探讨流浪地球的技术层面可行性,请心理学博士对人物性格做出设定,尽可能的选择实景拍摄并且细致到地上传单的文字内容。
一切的一切,让这部电影成为了经得起反复观看,使用放大镜查看的好电影,他的剧情并不复杂,但是两个小时的每一秒钟,每一个镜头,都经得起观众检验。
我们的影评不再是为了某个演员而花钱,而纯粹是去享受电影,享受电影里展现出来夸父逐日般的豪情,享受气势磅礴的长镜头画面,享受颇具工业美感的重工业产品——行星发动机,运载车,领航站。他们在新中国开天辟地的高科技发展下,显得合理而又超前。

3、选角贴切的演员们
这部片子主演里很多生面孔,男主屈楚萧,女主赵今麦,救援队张亦驰,都是新人,甚至可以说无人认识。

但是观众也终于不用在看某些眼中尽是世故的老面孔装嫩,而是看着真正的少年叛逆和勇敢,看着未成年的少女天真和柔软。救援队也是选择不同国籍的演员来饰演,剧组用心可见一斑。
至于一番吴京吴师傅必须要单独说啊!
电影里他是开空间站撞木星的英雄,电影外他是雪中送炭出钱投资,无怨无悔用自己巅峰人气给电影做宣传的英雄!难怪郭帆发文需要专门感谢吴师傅,称他是小破球的爸爸,没有吴京的六千万,没有吴京华语电影票房冠军的光环,没有吴京对电影拍摄流程的熟悉和指导,《流浪地球》即便面世,也绝不是今天这样气势磅礴,剧情自然流畅的佳作。
而全篇高潮,也在于刘培强无怨无悔,开着太空站撞向木星,他喊一二三的时候,漂浮的眼泪最终由观众们流出,那种自然而然的悲悯和坚决,是影院门口的巨幅海报,是观众低头擦泪的心痛。

4、影史上绕不过去的丰碑。
前段时间和朋友讨论还说道过这点,中国以前做历史剧,很严谨很经典,经得起时间考验,然而拍摄大片,却总是差些什么。

原因也不难理解,中国有着数量庞大的研究者,对于历史研究透彻,著作等身的学者比比皆是,他们对于剧本的打磨,对于服道化的考究,对于建筑、仪仗等等的考量,无人能比。我们有着厚重的历史,也有着与之相符的人才储备。
然而我们没有过科幻大片——甚至连特效制作也都是近年来刚刚起步。比起好莱坞全套的电影工业门类,动辄数亿美元的制作成本,流浪地球3.5亿人民币0.5亿美元的成本,几乎一片空白的科幻大片制作历史,显得着实可怜。
《流浪地球》呢?被顶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价格劝退,然后选择和国产特效公司合作,开始无穷无尽的改稿,一点点磨出想要的效果。缺少调动道具服的机械威压,就靠人力弥补,没有专门的特效部门,干脆一人一台电脑手动操控……
他是无数人昼夜奋斗,一点一滴磨出来的,遇到困难没有放弃,没有敷衍,而是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解决他——始终坚持做出做好的效果。
国产科幻片从此起步,开宗立派。若是以后的科幻片剧组都能有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借鉴他的拍摄过程,那么以后我们也会拥有更多的中国科幻大片。

新中国出生时,积贫积弱;新中国成长时,两头封锁。这么难,也一步一步走过来,走到和世界第一掰腕子的位置。
我们的科幻电影,从一无所知拙劣模仿,到呕心沥血堆人力堆人工,也终于走到了不论故事情节还是画面质感都可以和好莱坞大片一较高下的局面。
数年之后,当人们回顾中国电影,他们必然要提起《流浪地球》这部一改中国电影市场结构的作品,从他开始,中国科幻电影可以取得更比进口大片更好的口碑,更高的票房! 

第3个回答  2019-10-07

放眼整个八十年代以来的内地电影,《流浪地球》算是真正实现了什么叫做“与国际接轨”,当然这种“接轨”独属于科幻片领域,而不是艺术片层面,毕竟国师张艺谋和陈凯歌的艺术水准在国际上还是叫得上名号的。

而之所以说《流浪地球》是与国际接轨,在于两点,一个是本片在科幻故事上的设定,让观众知道,原来国内的科幻大片也可以做到如此让人耳目一新;另外一点则是影片本身的视觉特效,这点即使放到好莱坞科幻大片中,也并逊色。

虽然在美国的很多科幻电影中,各种新颖离奇的科幻设定早就让人见怪不怪了,但是《流浪地球》无疑还是拔尖了,带着地球一起在宇宙中流浪,这一看似很酷的设定,其实并不匮乏科学依据,这在片中早就有说明。

关键是最后,用行星推动器,点燃木星,从而摆脱木星的巨大引力,这一点在以往的很多科幻大片中也十分罕见,硬核科幻搭配燃爆的人类举动,共情效果相当强烈。

而至于片中大量的科幻效果,也让我们知道,中国的电影工业体系又往前迈上一个台阶了。在以往,内地电影业最擅长的类型片其实是奇幻片,而不是科幻片,所以像《西游记》、《聊斋》或者《山海经》之类改编的影视剧拍的很多,不管是美术还是道具,都有很多经验和积累。

但是国产电影在科幻片的道具美术上的电影工业,几乎为零,所以本片的制片人龚格尔还曾经在影片上映前发布了一条“筹钱买秋裤”的搞怪视频,原因就在于电影经费全部用在制造道具了。

也正因如此,本片才会在2019年的春节档创造了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黑马现象,《流浪地球》成为了爆款。当然了,不管是从观赏度,还是基于科幻情结,本片都相当值得一看!

第4个回答  2019-10-07

作为一部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是成功杀出来的一匹强大黑马,是被称为“中国科幻元年”开启的作品。节前的电影宣传几乎少之又少,唯一被爆出来的是吴京的6000万投资,所以海报也将他放在C位,其实他的镜头不多,但是在故事中起到一个灵魂感染的作用。

“故事剧情及演员表现”

本片由郭帆执导,由屈楚萧(刘启)、吴孟达(韩子昂,刘启外公)、李光洁(队长)、赵今麦(朵朵)、吴京(刘培强)等人主演。影片设定中的地球处于2075年,那时候资源匮乏,环境恶劣,太阳也要被毁灭,人类必须找到下一个庇护所,所以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制造了一万多个发动机安装在地球的各个角落,利用这种强大的力量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生存家园。

那时候的人类全部都活在地下室,靠吃蚯蚓干过活,而能够住进地底的,也是经过层层筛选和硬性规则。当时的刘培强妻子患重病,但是他家名额有限,所以只能忍痛给了名额给刘启和外公。幼时的刘启不理解他为什么抛弃妈妈,于是二人产生了隔阂。

刘培强一直在空间站远距离检测整个太空环境,也一直监视着儿子一家的安全。由于朵朵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刘启带着她来到地面,二人意外被带进救援小分队,于是一场救援行动便开始了。

赵今麦饰演的朵朵比较符合她以往角色的设定,古灵精怪的可爱少女形象,而她本身也是童星出道,还出演过《快把我哥带走》,获得很多好评。

屈楚萧因为这部电影而被大众熟识,一时间热度非常大,单眼皮男生的魅力增多不少,主要是他演技在线,那份坚毅的眼神很到位。

李光洁的王磊队长这个角色也很吸引人,演出了军人的那份固执。

我最喜欢的是张亦驰饰演的李一一,这个角色实在是非常讨喜,性格逗比专业能力又强,张亦驰的表现也很自然,让我觉得这个角色太可爱了!!!

“大众对这部电影的一些评价”

我自己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这是一部很容易看懂的科幻电影,相对于其他国产科幻片,这部电影的特效可以说是非常好了,再加上没有弯弯绕绕的科幻知识,肉眼可见的太空设备一目了然的展现在我们眼前,不用去猜测,这是比较好的体验。我认为它能俘获大部分观众的心就在于它剧情的通俗易懂,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之前观众们都沉寂在外国的科幻片当中,看的都是外国人集合起来拯救地球,这次的人物设定和地点都在中国,增加了一种民族自豪感。

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去质疑它,说它对科幻的不严谨,很多知识点出现明显的错误和漏洞,甚至有人长篇大论去说它的错处,我认为这也是一种良性的批判态度吧,那么以后的导演和编剧们在此基础上可以更佳严谨,也是好事。

总体来说,《流浪地球》是一部值得看的好电影,如果你没有去影院看,现在视频版也出来了,可以瞧瞧中国式科幻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