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所说的“心能转物”?

如题所述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出自楞严经的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证成无上菩提,将其心境一一表露无余,这是心地解脱的意境。
物乃指著五欲(梵语panca kamah)六尘(梵语sad visayah),山河大地,乃至人事物也。修行者的心地不被外物所感动,自性即如如,如如之性即如来。六道众生不得解脱三界,就是见境生心,思物染尘,不得自性自在,被外物所牵制,因此心地被物所役,称之为众生;心能役物,称为如来。简而言之,心能自在不被外物所惑动,即是如来(梵语tathagata);心不能转物,被物所转,即是众生。
怎样转物
你要不被物转你就转物了,也就是说我说得更明白一点,你不会受外面境界影响,你就能影响外面环境。问你人家要是骂你,你会不会生气?你要会生气,你就被外面环境转了,你就转不了物。所以不但是见解要同佛,还要有相当功夫。一切事物皆有两面: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光明的一面,黑暗的一面。一切事物对于我们的根本大事,同样有以上两方面,就看我们会不会用,会用就能转。但能转物即同如来。‘转物’二字多少人错会,以为是把眼前的一座大楼搬走了,才是转物。不对,那是圣末边事。应知,转烦恼为菩提才真是转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4
心能转物,那是如来的神通境界。
只有心灵能脱离肉体,超越物理束缚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
即楞严经所说的圆通境界,又即观音所证得的大神通境界,都是心能转物的作用。
修禅定的人,才能发起神通,
心转于物,皆是从定发起神通的无上微妙境界,非一般执着世间凡物之人所能证得。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09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 于本心,为物所转。若能转物,则同 如来。”
这句话给了很多人误会,以为修证到一定境界就可以转换物质。
那这句话本来是什么意思呢?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被无明所惑,不知尘缘影像俱是妙明心中物,以为外境坚固实有,殊不知,显现山河大地的是自己的心,显现亭台楼阁的是自己的心,乃至显现凡夫境界、地狱、天宫的都是自己的心。心外并没有一个实有实法,可得可取,也并没有时间、空间、物质。正所谓:三界唯识,万法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一切外境,俱是凡夫心受业力牵引,随缘显现,凡夫不知,心随业感,而显现六道轮回境界。

而心能转物,则同如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六祖有偈: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宝积经》有:非先有生,后说无生,本来不生,是名无生。非先有相,后说无相,本来无相,是名无相。本来空无一物,有什么能转可转!有可转之物即有可转能转之心,此心既生死轮回之心。
那世尊说的心能转物是什么意思呢?世尊在这里,以微妙之法要众生不要被外物所迷惑。从有法的修证上来看,转的是自己的心,你的这个心是凡夫的心,比如:一杯水,以凡夫心观之是水,以鱼心观之是家,以天人心观之是琼浆玉露,依地狱心观之则是脓血……而以佛心观之则是诸法的般若实相,空有不二,本来寂静,自性涅槃的本质。故世尊在《小品般若经》中有: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有法若见若不见,无有法若取若舍。须菩提,什么是般若智慧呢?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可以见或者不见。没有一个实有的法可以取可以舍。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10-04
从我们凡俗人的层次来说,也就是“境随心转”的意思,看懂事物的本质,不随事物的改变而改变,就是“心能转物”;等到了菩萨那样的境界,就可以用精神的力量转接转化成物质了,不过这个层次是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我们能做到“境随心转”而非“心随境转”就已经是很高的境界了
第4个回答  2018-09-23
《楞严经》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工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上虚下云长老开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