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真与美的角度,谈谈你的审美观

这个论述题,我真不知道怎么下手呀,大家给我点主意

人类的审美活动包含着美的创造和美的欣赏这样两个方面,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美的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美的欣赏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是欣赏者对客观存在的美的具体把握。在美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不仅对美的事物做出情感性评价和判断,而且在自己审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同时参与了对该事物美的创造。当然这是一种再创造。欣赏者在这种再创造中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愉悦和满足,是一种美的享受。美感是美的欣赏物的产物,它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一样,有自己所固有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下面主要探讨一下在美的欣赏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以及审美标准这样一些问题,这些都是美学中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美的欣赏中的主体与客体。

1、什么是美的欣赏?美的欣赏是欣赏者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一种主观的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客观事物(审美对象)美的属性的一种能动的认识和反映,是审美主体对客体存在的美所做出的一种评价和判断。(这就是美的欣赏的定义)。

不论是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还是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都是欣赏者对对象的美进行感受、体验、领悟和理解,从而获得由浅入深,情景交融的审美把握。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既可以得到悦耳愉目、赏心逸神的美的享受,又能得到思想、认识、道德、情操方面的教益,进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增强对生活的热爱。如我们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就会感到审美的愉悦,这不仅在于画幅所展示的淋漓的墨色,流畅的线条,以及这墨色与线条所组成的奔马的神韵,而且在于这种神韵所体现的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种为着理想前程奋发向上所向披靡的精神,这种精神震撼着人们心灵,而且使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了精神满足。这种审美实践活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欣赏活动。美的欣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精神活动。爱美是人的天性。只要是一个正常健康的人,就都有渴望美、追求美、欣赏美的强烈愿望。美的欣赏是比美的创造远为广泛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历史上和社会现实中能够从事审美创造的人总是少数,而对于美的欣赏几乎是智利健全的人都有这方面的需求和经验。在节假日人们愿意去郊游、去旅行、去领略大自然的美景,或者到剧院、展览馆去欣赏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紧密相联,相互制约,但又有所区别。美的创造目的是为了美的欣赏,离开了美的欣赏也就失去了美的创造的实际意义,客观存在的美如果没有欣赏者去欣赏它,那它的审美社会功能就只是潜在的,它没有可能转化为现实性,它的审美价值也就没有实现。所以说在美的欣赏中,既要有欣赏者又要有客观存在的美,就是说既要有审美主体又要有审美对象,二者缺一不可。

2、美的欣赏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任何一种美的欣赏都是由两个不可缺少的方面构成的:一方面必须有客观审美对象的存在作为前提,另一方面审美主体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在这里审美对象是第一性的,审美主体是第二性的。审美对象是不以审美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客观存在的美之所以能够被欣赏,这与审美主体的主观条件也有密切关系。审美主体如果感觉器官不健全不能感受审美对象,那就根本谈不上审美欣赏,既使欣赏者的审美器官健全但缺少欣赏能力,也仍然难以构成欣赏关系,发现不了审美对象客观存在的美。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积的程度为限。”由此可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作为美的欣赏活动的前提和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在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美的欣赏过程就是主客体双方矛盾的趋于统一的过程。审美对象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欣赏者来说它具有外在性。在美的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并不是能立即发现、认识对象客观存在的美,而是一个感觉、体验、玩味、领悟、理解的过,即有一个逐步接纳的过程。审美主体由接触者转化为接受者,就是主客体由矛盾走向了统一。人们欣赏雕塑的时候,一开始接触到的只是体积,经过一个感觉、体验、玩味、领悟、理解的过程之后,欣赏者从体积的变化,人体转折的韵律中,体会到其中的思想情感,从中领会一种情趣,甚至去理解一个时代的精神。如罗丹的雕塑《思想者》,他画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巨人,痛苦的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颏,嘴咬着自己的粗手,正默视着脚下所发生的种种悲剧,进入痛苦的思索中。人们要欣赏这尊雕像,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一个逐步接纳过程之后,便可充分欣赏这尊雕像的美。《思索者》雕像从总体上看好像缩成了一团,它象征着外部有巨大的压力,而人体内部又充满着力量,这股生命力仿佛要向外爆炸似的,身体的每块肌肉仿佛都非常结实,经挛般弯曲的小指扣在泥土里,有力地传达出人物痛苦的情感和全神贯注地紧张思索。所以说在美的欣赏活动中,审美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审美经验,主动感受和体验审美对象,并在这一基础上展开想象和联想,积极地对对象进行补充、丰富和再创造。这样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疏远性,主客体间最终才能由矛盾趋向融合统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6
那一科的?

不过从题目中可以分析出该题目较接近人的心理
可由社会角度,以及人普遍存在的世界观、人生价值和物质取向分析
第2个回答  2008-10-16
我认为这是一篇关于内在与外在的文章论题。
当然许多人都认为外在美是好的,但更多的应该是内在美!
因为外在是不会永恒的,它只是暂时的。
而内在美是永恒的,它会陪伴着你直到永远。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