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专利实现盈利?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0

什么是专利运营?专利运营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营专利制度提供的专利保护手段及专利信息,谋求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总体性谋划。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点别扭,简单说,专利运营,是以专利申请、专利权为运营对象,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将专利的创造、布局、运筹、经营嵌入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运作过程中,促进优化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专利市场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说白了,专利运营,就是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获取利益,实现盈利。

专利运营的模式大体由以下一些: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专利许可、专利池、专利托管、技术转移、专利维权、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专利展示与交易等。

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三星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由于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从技术方案到专利申请,再到答复审查获得授权,缴纳年费维护直到最终失效,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短的3-5年专利权人即选择放弃。正是其时间因素,专利存活的期限也收到专利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影响很大,如果不能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得到回报,那么作为申请人,对于专利的价值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放弃。

目前,国内专利运营的方式较为粗放,很多还是留在专利转让层面,甚至一些人将专利转让与专利运营进行对等,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政策鼓励和一些人和机构的“聪明才智”之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专利申请阶段:为了授权“编”专利,创造出所谓的垃圾专利;目前为了征服补贴资助或者为了授权进行转让;

2、授权专利:为了申报项目、评定高新企业,或者为了学生升学加分、支职称评定等等;

3、许可或者转让:为了给急需的人或者企业提供方便,获取盈利;

4、专利产业化:将专利进行产业化,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利用专利对产品进行宣传,获得专利品牌效应;

5、专利诉讼维权:为了打击对手,利用专利授权保护自身产品,或者起诉对方获利,必要是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交换的筹码。

正是因为专利运营的特殊性,出现了许多NPE机构。NPE是Non-Practicing Entities的缩写,对应的中文翻译是非专利实施主体,其意思就是,拥有专利权的主体本身并不实施专利技术。业界内,更多人将其称为“专利流氓”或“专利蟑螂”。实际上,笔者认为,NPE本身是“中性”的,用的好,就像是专利市场的鲶鱼,促使企业更好地拿起专利的武器保护自己的产品,并且在专利深层次的运营中获得利润,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保护生态。更深层面的发展,NPE也会联系更多的沉睡专利资源,促使进入市场化。

对于企业而言,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选择合适的专利运作方式:

(1)对于初创型企业,其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向应当是专利布局、专利申请,利用专利申请保护自己,并对对手形成一定的威慑力;特别是当前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国家不断鼓励创新的同时也在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对于新创企业,投入小部分资金,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十分必要;

(2)当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阶段,需要对专利进行组合、转让、许可;专利产品获得保护不是目的,一旦企业产品做大做强的时候,有必要进行进一步挖掘,并进行组合,必要时进行技术转让、许可,获得一定的专利作为无形资产的溢价,并进一步加强自身研发和创新保护,形成更多的专利保护对象;

(3)当企业成长为龙头甚至跨国公司,需要专利组合、质押融资、股权投资,必要时,应当积极考虑构建专利池、参与技术标准、许可转让谈判。利用专利来与对手博弈,获得更多资源。

华为成长为全球专利运营企业,有许多值得国内企业的借鉴之处。其一就是华为将专利资产视为专利运营的基础,并有着面向商业的专利申请策略,注重专利数量兼专利质量;其二是有一个懂技术、懂专利、懂金融的专家团队;其三是有多元化的专利运营手段。华为在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方面,离不开其精心的布局和营运,成立专门的部门与代理人共进退,促使其知识产权事业蒸蒸日上。

基于专利运营的众多特点,横跨了行业技术、经济财务、法律行规等多领域,特别需要综合性人才,既要懂技术,还要会分析,且掌握有必要的策略,控制风险,万事人为先,在专利运营层面,综合性的人才稀缺。

不仅如此,专利运营也需要必要的资金投入,不同层面的资金,撬动了不同的专利运营市场。做过专利运营的朋友就会知道,要搞专利,没有钱那是万万行不通的,除了基本的专利申请、专利转让都撑不起来,更不用说其他的深层次专利运营。

与此同时,还需要有足够的把控风险的能力。专利运营主要针对具有创新价值的专利,而随着行业的日新月异发展,很多技术更新很快,需求也变化很大,一旦投入了资金,但无法把控方向,那么这个风险还是比较大,因此,具有足够的控制风险能力,并善于化解风险,也是十分必要。专利运营中离不开分析判断、防控风险、商业谈判,这些说白了,还是需要相关能力的人来担当。分析判断,需要对客观目标准确判断,不仅从专利相关特性,也要看技术本身的成熟度、所处的行业领域等等来判断其价值,有没有必要纳入专利运营的范畴;防控风险,则是需要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开展尽职调查等,将风险降低到最小,并能实现最大程度变现;商业谈判就是运营中最关键的变现能力,尽可能获取最大利益,则是专利运营的中的重要目标,离不开优秀的商业谈判能力。

当前专利运营呈现出一些私密性,而其利润率则因人、企业而定,其不确定性体现在风险高,无法判断其估值;私密性则体现在很多转让或者运营利润是不公开的,那些天天吹牛可能不赚钱,但闷声不响的也许发大财,这也造成人们对专利运营的误解;而加上专利的价值周期长,对于利润率就对运营的操盘手需要耐心、诚信和信心,这也不是一般的运营者能操控,需要多层面的付出和配合。

因此,专利运营“前途光明,道路并不平坦”,正如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常务副院长唐恒所言:“通过专利运营,能够推动企业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创新投资效益。专利运营还能推动企业以知识产权为纽带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分享知识产权价值,培育和带动更多的知识产权强企,实现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产业强国。如果说专利创造是基石,那么专利运营便是通道,是通往价值实现的通道。通过专利运营实现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效应,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则可以为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实现点上突破,并最终为自主创新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3-12
  应该怎么利用专利实现盈利
  专利运营的模式大体由以下一些: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专利许可、专利池、专利托管、技术转移、专利维权、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专利展示与交易等。
  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三星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
  由于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从技术方案到专利申请,再到答复审查获得授权,缴纳年费维护直到最终失效,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短的3-5年专利权人即选择放弃。正是其时间因素,专利存活的期限也收到专利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影响很大,如果不能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得到回报,那么作为申请人,对于专利的价值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放弃。
  目前,国内专利运营的方式较为粗放,很多还是留在专利转让层面,甚至一些人将专利转让与专利运营进行对等,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政策鼓励和一些人和机构的“聪明才智”之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专利申请阶段:为了授权“编”专利,创造出所谓的垃圾专利;目前为了征服补贴资助或者为了授权进行转让;
  2、授权专利:为了申报项目、评定高新企业,或者为了学生升学加分、支职称评定等等;
  3、许可或者转让:为了给急需的人或者企业提供方便,获取盈利;
  4、专利产业化:将专利进行产业化,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利用专利对产品进行宣传,获得专利品牌效应;
  5、专利诉讼维权:为了打击对手,利用专利授权保护自身产品,或者起诉对方获利,必要是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交换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