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防流感?

如题所述

我们把自然界中的“六气”,按“常气”跟“戾气”来划分。常气是天地之间的正常之气,由于四季气候更替和变化而导致的风寒暑湿燥火,是一种天地之间的错行之气,是导致人发病的外因。

致病的外因,基本上就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这六种气,伤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进入人体的途径都是从皮毛而入的,也就是说是从汗毛孔侵入人体内,它一般不具备传染性。

天地间还有一种气,中医认为它的性质是非风、非寒、非暑、非湿、非燥、非火,这个气是天地间的另外一种气。因为在古代没有显微镜能够帮助我们看到细菌,也没有先进的化验设备,所以就称为戾气,认为戾气是天地之间的另外一种气,并且认为这种气伤人是具有传染性的。

中医认为,这种具有传染性的气,是从口鼻侵入人体的,也就是从呼吸道侵入的,往往从呼吸道进入的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像2003年的“非典”和2009年的“甲型H1N1”都属于这种情况。而从人体皮毛而入的,一般而言是没有传染性的。这是致病的两种途径。

实际上,古人对病毒的认识由来已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有这么一句话:“余宗族素多,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由此可见,古人对天地之间的这种传染性气的认识是由来已久的。

我们由此可以认识到,这种戾气引起的传染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及时预防,或者你体内本身就存在了一种致病的内因。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呢?实际上古人很早就说过:“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贼风”指的是外来的这些致病因素。而“避之有时”,就是说我们要严格的遵守春夏秋冬气候的变化规律,适当地作调整,而调整的原则就落实在三个字上——避寒暑。

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也就是说,无论风寒暑湿,还是具传染性的病毒,乃至于近年出现的雾霾,均是导致外感疾病的外因,必借身体之弱,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所以,日常将自身身体养护好了,无论什么外邪都会望而却步。

对于如何预防时行流感,此方基础乃是老中医孔少华先生为预防温病所设之方,公之于众以利民生。

一、桑叶15克,菊花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鲜茅根15克,鲜藿香20克,鲜佩兰20克,大青叶10克,杏仁泥10克。

二、桑叶15克,菊花10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鲜茅根15克,鲜芦根15克,鲜藿香20克,鲜佩兰20克,鲜石斛15克,鲜生地10克。

说明:此二方非为治病而设,前方偏于热重,肺气不宣;后者偏于阴虚热重明显。若以人群划分,则中青年选择前方,老年人选择后方。但脾胃虚寒者慎用。立此二方意在使素有热者,肺气得宣,热邪得祛,清虚热养肝肾之阴,以达“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以15分钟为宜。建议用鲜品,因为鲜品疗效优于干品。

这组处方是孔伯华中医世家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孔门传人在2003年SARS防治工作中,以上两方为基础,因人因时而治,治疗了很多发热性疾病,疗效十分显著。

温馨提示:上文中所提及方子,需辩证后使用。

关注我们,每天更新养生内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