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在外过年回农村老家,发现和发小们没有共同语言了怎么办?

如题所述



在我年纪小的时候,每逢过年村里的玩伴一般都会陆陆续续的从外面打工回来,那个时候确实有像你这样的焦虑,小时候一起长大,曾经无话不谈,可是到了见面,基本寒暄过后就没什么话题了,有时候就会显得比较尴尬,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当时我都是尽量避免单独和他们相处。有时候我的哥哥从外面回来,我也会觉得比较陌生,大概有两天的相处,才能消除这种距离感。当时的我以为,我和小伙伴们因为读书与打工的区别以后只会越来越远时,我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悲观。

 

当我到了工作的人生阶段,慢慢的就会变对社会了解的越来越深入,知道的行业也会越来越多,在回到家里遇到曾经渐行渐远的小伙伴,也会有更广泛的话题,能够聊得更多,而且也懂得喝酒什么的,一般还是能愉快的玩耍的。

 

但这并不是所有,也会有一些曾经的小伙伴,分别之后几乎断绝了交流,连个朋友圈都看不到,而且有时候对事物的看法和为人处世都与小的时候不同了,他在变,你同时也在变,而且你们朝着不同的方向在演变,这个时候,勉强来的友谊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尴尬什么都没有。我们既然会在成长的路上结识新朋友,那也就意味着我们也会失去旧的朋友。这只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罢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只要认清形势,做好取舍就可以了。这种取舍的标准并不和小时候完全相同,除了你们还有聊不完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的价值观。如果他为人正直,随和善良,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你需要向他靠近些,尽量远离那些价值取向有悖于社会公德,不能为你带来正能量的人,以免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工作在外,我们的大部分社会关系慢慢的就会移到工作的城市,农村老家只会慢慢的从我们的生活里淡去,我们回去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感情自然越来越淡,就算我们有放不下的美好的回忆的童年,但时间总会无情到让我们毫无保留的忘记。就像你舍不得玩的心爱的玩具,等过上几年再拿出来,你或许只笑自己幼稚。

 

何必一定要在乎这么多,顺其自然,时间会留住本该在你身边的人,我们只要享受快乐的相遇,每一次相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17

可以说我经历过颇多这样的状况,因为我经常接触的就是那几个朋友,不管是去上大学还是工作,就是来回绕着那几个人转。但是,在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确实有一些发小级别的小伙伴,一开始大家春节的时候会聚一聚,最后你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们就断了相聚的念头,而且断得神不知鬼不觉,好像大家都心领神会一样。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那几个初中异性同学,其实要说熟不是那么熟,但是在一起上学的时候,也都一起踢毽子。后来高中大学也就各自去了不同的方向,有的考不上也就去出社会打工了。后来,大家也就是春节的时候聚一聚。然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跟异性聊不上话,还是真的不是一个世界的,反正话题都很不搭咖。后来也没有聊得那么high,但是我自认为那份同学的感情还是在的,之后几年也聚了一两次。直到后来的一次,有一个同学就不来聚了,之后我就再也不跟这些曾经的同学聚会了。因为确实那个人不是以前那个人,我们也不是以前的我们,都到这份上了就没必要彼此自作多情了。我曾经想过,人在这个世界上,能挽留和珍惜的人就那么几个也就可以了,其他人你根本没那个功夫。


然后非常讽刺的事情发生了,这位一直有跟我几个朋友聚会的异性同学,跟我朋友借了点钱之后,就各种理由没还钱了。(目前还不知道是不是传销!!)让我有点觉得可怕的是,这个同学以前还是课代表,人品也算是不错的。跟他在一起的其他同学也有考上大学的,人品也是不错的。但是,一步之差就可能千差万别。有谁告诉我这个世界是怎么了吗?(配一个“敢问苍天”的表情)。


好了,说一个好的发小例子。她可以说是我的青梅竹马了,从小玩到大,就算最后分隔两地也还是会经常和我联系。而我是那种不会怎么主动联系别人的人。后来她结婚了也一如既往,但是尽管关系还不错,可是每当相聚的时候,也还是会有那么点而词穷。因为你们关注的事情不一样了,观念也不一样了,自然展不开探讨。这个也正常,也没必要故意挤话说,只要大家那份情还在,我觉得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如果说,有个什么烦恼的事情,我也会去请教她,因为她比我出社会早。


所以说,没有共同语言没有关系,有一份小时候那份共同的情感就够了,朋友之间有时候不一定要有很多可以聊的话题。而是尽管你们也很久没相聚,有一天你接到他的电话,你依旧不会觉得奇怪和突然。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