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为什么有30天与40天之分

如题所述

因为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中伏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所以三伏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时间一般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第四个庚日的前一天是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是末伏。初伏和末伏的天数都是10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
中伏是在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到立秋前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iknow-pic.cdn.bcebos.com/78310a55b319ebc46eeb567f8c26cffc1f171640"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78310a55b319ebc46eeb567f8c26cffc1f171640?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78310a55b319ebc46eeb567f8c26cffc1f17164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26

因为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中伏的天数是不固定的,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所以三伏可能是30天,也可能是40天。

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时间一般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到第四个庚日的前一天是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开始是末伏。初伏和末伏的天数都是10天,只有中伏是不固定的。

中伏是在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到立秋前第一个庚日的前一天。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6-21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结束在立秋第十天或以后。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阶段。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时间:2020年7月16日-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时间:2020年7月26日-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时间:2020年8月15日-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40天加长版三伏天为什么2020年又是40天?
为什么是加长版的三伏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可以用“夏至三庚”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开始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立秋十几天后的庚日出伏。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而今年的伏天就是加长版的40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这是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所以“中伏”到“末伏”有时为10天,有时为20天。这就造成了有的年份三伏天为30天,有的年份因为中伏多了10天,三伏天加起来有40天,今年就是这样的情形。根据推算,本月13日交“初伏”,7月23日交“中伏”,8月12日交“末伏”,8月22日“出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7-18

今年为何又是40天的“超长三伏”,到底是怎么计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