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原因

希望能具体说明一哈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原因
目前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几乎完全来自中国的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这种实力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显示。中国的经济实力及其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显示主要表现在中国的总产出(GDP)、对外贸易总额及其顺差和空前庞大的外汇储备上。中国在这几方面的经济规模已经使全世界的人都把中国视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大国。目前通用的比较世界各国总产出的方法,是以当年的名义汇率将不同国家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折算为按同一种货币(如美元)计算的名义GDP再加以比较。按这种折算方法比较,最近的许多年中都是美国的总产出为世界第一,日本世界第二,德国为世界第三。而按照这种折算方法,中国的总产出在十多年前只能排在世界第六甚至第七之后。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非常之高,中国最近十几年中在这种按名义GDP排序的总产出世界排名中名次不断向上提升,这次金融危机爆发后的2009年已经接近了总产出世界第二的名次。2009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35353亿元人民币,按当年的名义汇率折算约为4.92万亿美元。美国2008年的名义GDP为14.33万亿美元,2009年GDP实际下降2.4%,物价水平则基本上没有变动。按2009年美元兑换日元的平均汇率计算,日本2009年的名义GDP约为5.08万亿美元。严格按这些数据比较,中国的名义GDP仍然小于美国和日本,处于总产出世界第三的地位,但是比日本的总产出只小了不到4%。由于中国最近10年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不低于8%,而日本最近10年的经济增长率几乎从来都不能高于3%,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相信,中国的名义GDP在最近一两年内就会变为大于日本。这样,中国在最近几年内必将取代日本而成为总产出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长期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国家,这使中国有可能在最近几十年中发展成为总产出最大的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中国在最近30年中始终保持着高于9%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而美国则在最近十多年中一直没有摆脱年平均增长3%左右的经济增长格局,日本最近20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则更是显著地低于3%。2009年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和日本分布出现了2.4%和5%的负增长,中国却仍能获得高达8.7%的正增长。按照这样的相对增长速度推论,只要人民币对美元的实际汇率不贬值,中国的名义GDP将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赶上和超过美国的GDP,那时中国的名义GDP将变为世界最大。当然,中国不可能永远维持年平均增长9%的高增长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韩国、台湾都曾经出现过十年甚至20年中GDP年平均增长9-10%的高增长时期。这些国家和地区现在的经济增长率都下降到了年平均5%甚至更低。中国将来也会像它们一样进入一个经济增长率降低的时代。不过,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是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之后经济增长率才明显降低。由于中国的人口为美国人口的4倍多(美国的人口为3亿多,中国的人口为13亿多),当中国达到人均收入为美国的四分之一时,中国的名义GDP就会超过美国。这样,即使考虑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未来会降低这个因素,中国也完全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超过美国而成为总产出世界第一的经济大国。这种变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前景,是中国目前国际地位提高的最根本原因。正因为中国有这样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英国著名经济史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才预测,中国有可能在2015年恢复其19世纪以前曾经有过的世界头号经济体的地位;到2030年,中国占世界GDP的比重可能增加到23%,那时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也会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中国目前已经具有世界最大规模的出口和外汇储备。这更进一步显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07年之前的几年中,中国的进出口总额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且一直有着巨大的贸易顺差。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13.9%,略高于200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在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中,进口为10056亿美元,出口12016.7亿美元,出口总额已经超过德国而跃居世界第一。德国的出口总值在2003年超越美国,以后连续5年蝉联全球最大出口国头衔。但是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打击下,2009年德国进口下降17.2%,出口总值1.1213万亿美元,下降18.4%。由于2009年德国按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已经低于中国,失去了“出口冠军”头衔,中国就成了按美元金额计算的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对外贸易上更为重要的是,自1994年以来中国一直有着十分明显的对外贸易顺差,最近几年这种外贸顺差已经上升到了惊人的规模。中国的外贸顺差2007年就达到了2622亿美元,2008年更达到了创记录的2954亿美元,2009年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比2008年下降了约1千亿美元,但是仍然达到1900多亿美元。在世界第一的出口下有这样高的对外贸易顺差,被世人普遍视为对外贸易上超强的标志。首先是由于有这样高的对外贸易顺差,中国迅速地积累起了巨额的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自2003年起就以每年增加2千亿美元以上的速度递增,2006年2月达到8536亿美元时就成为全球外汇储备第一大国,而到2009年12月,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增加到23991.52亿美元,达到史无前例的巨额数字。从学术上说,外汇储备是“官方持有的外国资产”,它可以变为中国政府借给任何外国人的资金。这笔巨额的外汇储备在目前的西方金融危机中显得特别珍贵。这是因为,引发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国的消费者借入了过多的债务而不能偿还,美国的整个国家都由于其公民的过度借债而在很多年中必须吸引巨额的外国资金流入;美国人不偿还“次级抵押贷款”而引发了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危机中大批美国公司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又急需获得资金舒解危局。在这样的国际金融格局下,持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资金的中国就显得似乎在经济上格外强大。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还由于中国在危机发生后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中总产出所受的损失最小。金融危机使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总产出(GDP)绝对下降,而中国的总产出在2009年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却仍然获得了年增长8%以上的成就。当然,中国与美日等国2009年在经济增长率上的相反表现,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中国最近这些年中生产潜力的增长率一直相对很高。最近30年,中国生产潜力的增长率一直在每年9%以上;美国每年生产潜力的增长率不过3%,而日本最近十几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一直没有超过2%。不过,即使考虑到生产潜力增长率上的这种巨大差别,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成就仍然是出奇地好:美国2009年经济负增长2.4%,比3%的正常年增长率低了5个多百分点;日本2009年经济负增长5%,比正常的年增长率低了至少6个百分点;中国2009年经济增长8.7%,比正常的年增长率只低了1个百分点。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经济增长率下降相对较少,这是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1.中国政府在2008年9月金融危机大爆发之后,提出了保证2009年经济增长率不低于8%的经济政策目标,采取了扩张总需求的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如果没有这一系列扩张总需求的强有力的政策,中国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肯定会明显地低于8%。事实证明,在中国目前的这种经济体制下,政府仍然有足够的能力将总需求扩大到整个经济的潜在生产能力之上。但是,中国也为2009年大力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政府扩大总需求的最主要方式是急剧地增加银行的信贷,使中国的银行系统的贷款余额存量总额一年中增加了30%。这样急剧膨胀的信贷虽然以充沛的资金保证了维持经济增长率于8%以上的总需求,但是它也为房地产等方面的金融泡沫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使得本来就没有破灭的房地产泡沫重新膨胀起来,城市住宅售价的暴涨和过多的房地产投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经济今后的健康发展形成了重大的隐患。2.中国基本上还没有实行美国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那种以金融衍生产品为核心的金融体制,政府实际上对居民的银行存款作了全额担保,这是中国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严重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美国的“次贷危机”之所以能够发展成2008年9月那样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又之所以能使美国的总需求下降那样明显以致造成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是因为美国的金融体系正在演变为以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买卖为核心。美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如MBS(住房按揭抵押债券)、CDO(抵押债务债券)、CDS(信用违约掉期合约)等等的买卖,将银行和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转移给整个金融市场上的各种投资组合承担,从而将债务人不履行偿还约定所造成的损失扩散给整个经济中的所有金融机构。在这样的金融体系下,“次贷危机”中债务人不履行偿还约定造成了这些金融衍生产品的价值损失,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散布于整个社会而由各种金融机构持有,它们的价值损失又使大批金融机构特别是许多大投资银行亏蚀和破产。而这些金融机构的倒闭、特别是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公司的倒闭,又进一步造成了整个经济中的恐慌情绪。由于这种普遍的恐慌情绪,资金的持有者们不肯购买任何金融资产,包括由于害怕银行倒闭造成自己的存款损失而不肯向银行存款、反而向银行挤兑,使得整个经济中的资金融通陷于瘫痪,从而造成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急剧下降,引发了美国经济的急剧衰退。至今为止中国的金融系统尚未大规模引进和买卖美国的那些金融衍生产品,这就有效地防止了部分金融机构的贷款坏帐损失扩散到整个金融系统、造成整个金融系统中害怕机构倒闭的恐慌。这是中国至今为止没有发生美国式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再加上中国在2007年出现的金融泡沫在最近两年中并没有完全破灭,特别是2007年已经相当严重的房地产泡沫2009年还在急剧增大,这就更使中国经济能够在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2009年避免大的下滑。不过,为此而造成的中国2009年的房地产泡沫,为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巨大的隐患,中国迟早必须为这个隐患付出代价。3.此次金融危机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中国卷入这个国际金融体系不深,经济专业化水平低造成的产业转移灵活性大,使中国得以避免日本式的严重经济衰退。此次金融危机使日本的GDP在2009年下降5%,这个增长率低于日本正常增长率的程度远远大于中国。日本经济下降的程度甚至远远高于危机的策源地美国。而在这次的国际金融危机中,日本的金融系统并未出现严重的问题。日本受此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之所以如此深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了日本出口的急剧下降,一个次要的原因则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使日本人持有的金融财产受到严重损失,由此而减少了日本的国内支出特别是国内的消费支出。此次金融危机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是由美国主导的。日本近年来已经深深融入了这个国际金融体系,许多日本的机构和个人都大量持有了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那些以违约的贷款和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支持的金融资产。这次的金融危机使日本人持有的这些美国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暴跌,这使持有这些资产的日本人的帐面财富受到巨大损失。这必定会使日本人的各种支出特别是国内的投资支出和消费支出下降,由此而减少了日本的国内支出特别是国内的消费支出。与日本相比,中国国内居民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数额微乎其微。这标志着中国卷入危机前由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程度还不深。由于这个原因,这次金融危机导致的美国金融资产市场价值暴跌对中国居民的财富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因此也几乎不会影响中国国内的消费和投资支出。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减少出口而对中国和日本所发生的直接影响几乎是一样的。2009年1-6月,日本的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7.3%,2009年9月日本出口仍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0.7%。而2009年中国的出口比上一年只下降了不到16%。表面上看,日本出口下降的比率高,中国出口下降的比率低,似乎日本出口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应当比中国大。可是实际上,由于危机发生前中国每年出口增长都达到30%以上,而日本每年出口增长的比例只是高于10%,将危机前出口的比例与2009年出口下降的比例相比,中国出口下降的相对速度与日本几乎一样。更重要的是,2009年日本GDP下降的数额几乎完全是由其出口下降的数额决定的。而中国2009年的名义GDP却仍然显著大于上一年,而且中国2009年的名义GDP小于其潜在名义GDP的数额,不仅明显小于中国2009年出口下降的数额(2千多亿美元),甚至明显小于中国2009年对外贸易顺差下降的数额(1千多亿美元)。这里所说的中国2009年的“潜在名义GDP”,是我们自己估算的一个数额。我们估算中国2009年的总产出几乎恰好等于其“潜在产量”,因而“2009年中国潜在名义GDP”与中国当年真正达到的名义GDP数额只相差一两千亿元人民币。这样一种估算和比较说明,出口下降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比对中国经济的打击要大得多。出口下降对日本经济打击比较严重,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日本政府没有采取足够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大内需来弥补出口下降所减少的总需求。但是,另一个可能的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日本经济比较发达,日本企业与劳工的生产专业化水平都远远高于中国。高专业化的生产通常在产业转移上的灵活性很低,即使国内有了足够的总需求,原来专门生产某种出口产品的企业短期内也很难转向为国内市场生产另一种产品。中国正因为其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国内产业结构的可塑性很强,许多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和劳工几乎没有什么显著的专业性,可以很容易地转向为国内市场生产另一种产品,有很高的产业转移灵活性,因而能够很快地适应国内总需求的扩大而转移生产的方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