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牙的俞读音

如题所述

俞当做姓的时候读作yú。

俞的组词如下:

俞扁、肺俞、俞俞、俞拊、胆俞、俞然、俞柎、呴俞、离俞、俞音、訏俞、散俞、膺俞、伯俞、腰俞、允俞、募俞、俞骑、巴俞、穴俞、俞水、俞穴、俞咈、俞附、腰俞穴、督俞穴、膺中俞、五俞穴、竹孚俞、

基本字义:

1、文言叹词,表示允许:~允(原指帝王允许臣下的请求,后在一般书信中用作请对方允许的敬辞)。  

2、安:“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然而以待耳”。  

3、姓。

4、古同“愈”,更加。  

5、病愈。

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组词解释:

1、俞扁:俞跗 、 扁鹊 两位古代名医的并称。借指医生、名医。

柳宗元 《与太学诸生喜诣阙留阳城司业书》:“ 俞 扁 之门,不拒病夫。”

白话释义:俞扁的门,不拒绝病人

2、肺俞:亦作“ 肺腧 ”。人体经穴名。俞,通“ 腧 ”。

《灵枢经·背腧》:“肺腧在三焦之间。”

白话释义:肺腧在人体内水谷道路、气所始终的部位中间。

3、俞俞:和乐愉快貌。俞,通“ 愉 ”。

4、俞拊:即 俞跗 。相传为 黄帝 时的良医。

汉书·艺文志》:“《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黄帝 时医也。”

白话释义:《泰始黄帝扁鹊俞拍方》二十三卷。”颜师古注释引用应肋说:“黄帝是医生。

5、俞然:安然,安定的样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拼音:yú伯牙,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抚琴的民间故事。经考证,伯牙本姓伯,说他"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在小说中的杜撰,史志载钟子期为汉阳集贤村人氏,乡民以子期为荣,口耳相传一句俚词:"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明代,冯梦龙编撰《警世通言》,特意到汉阳探源访佚,由于汉阳话"子期遇伯牙"中的"遇"与"俞"读音相同,都是去声,便把"子期遇伯牙,千古传知音。"误听为"子期俞伯牙,千古传知音。"伯牙也就成了冯梦龙笔下的俞伯牙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于《警世通言》。由于《警世通言》影响巨大,俞伯牙这名字越传越远,遂以讹传讹了。笔者久居汉阳,瑞、俞二字读音难辨,乡人口音重,读时音调还会尖声上扬,很有特点,所以作为苏州人的冯梦龙当时会听走音。至于"名瑞,字伯牙"也者,当为"小说家言"。而在此之前的《史书》与《荀子》、《琴操》、《列子》等书中均为"伯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2-04
读作yú时是文言叹词,表示允许;有安的意思,是中国姓氏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