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耐量异常的危害

如题所述

一.什么是糖耐量异常?\x0d\x0a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毫摩尔/升,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毫摩尔/升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x0d\x0a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先抽血测定检查者早晨空腹血糖的含量,接着食入葡萄糖83克+温水200-300毫升,5分钟内服下,隔2小时再抽血测定血糖含量。\x0d\x0a如果一个人没有糖尿病症状,而空腹血糖6.11-7毫摩尔/升和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表明机体处理葡萄糖能力减低,称为糖耐量(受损)异常。\x0d\x0a二.糖耐量异常有什么危害?\x0d\x0a糖耐量异常是正常人向糖尿病病人的过度状态。糖耐量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糖耐量异常还不是糖尿病,但表示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有资料表明:糖耐量异常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为正常值人群的100倍,同时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中风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不可掉以轻心。因此,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x0d\x0a三.糖耐量异常该怎么治疗?\x0d\x0a糖耐量异常属于可逆阶段,如果调控得当,就可以享受健康;否则就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吴医生告知金大伯暂时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以下几点:\x0d\x0a1.注意饮食调节,合理饮食:糖耐量异常大多由于不注意饮食控制甚至暴饮暴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日常生活中重视饮食调控非常重要,肥胖者应限制热量摄入,如注意减少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食物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等的摄入,对改善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选择具有调整血糖作用的食品如:苦瓜、南瓜、冬瓜、洋葱、大蒜、山药、菠菜、芹菜、银耳、鳝鱼,都有较好的调整血糖作用。同时应戒除烟、酒。\x0d\x0a2.适量运动,有助于降糖: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并提出“三五七”方案,这个方案对改善糖耐量异常有调整作用。三五七方案:三:每天步行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七:运动量以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为170次适宜。运动中以有出汗而不大汗淋漓、不大喘气为宜。糖耐量异常者常常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通过运动可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耐量恢复正常。有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值的10%以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只要体重下降5kg,就能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每日散步2次,每次30分钟是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每散步1次,就等于“服”1次降血糖药。散步降血糖的原理有:运动能促使肌糖原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能抑制饭后血糖的升高;运动能减少血糖代谢时的胰岛素消耗量。因此,每日2次散步,对糖耐量异常者可降低血糖,延缓发生糖尿病的进程。但不要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x0d\x0a3.定时监测血糖,及时干预:没有高血压合并症的糖耐量异常者,至少每半年全面检查1次,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功能试验等。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至少每3个月对血糖状况全面检查1次,以便调整治疗。\x0d\x0a4.注重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对改善糖耐量异常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糖耐量异常者要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8-11
  一.什么是糖耐量异常?
  临床上做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时,通常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当静脉空腹血糖<5.0毫摩尔/升,可排除糖尿病;当静脉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并且有临床症状时,则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而当静脉空腹血糖在5.5-7.0毫摩尔/升之间并且怀疑糖尿病时,就应该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口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通过OGTT试验,可以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早期诊断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目前公认的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方法是先抽血测定检查者早晨空腹血糖的含量,接着食入葡萄糖83克+温水200-300毫升,5分钟内服下,隔2小时再抽血测定血糖含量。
  如果一个人没有糖尿病症状,而空腹血糖6.11-7毫摩尔/升和餐后2小时血糖7.8-11.1毫摩尔/升,表明机体处理葡萄糖能力减低,称为糖耐量(受损)异常。
  二.糖耐量异常有什么危害?
  糖耐量异常是正常人向糖尿病病人的过度状态。糖耐量异常通常被认为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糖耐量异常还不是糖尿病,但表示患者的胰岛功能已经出现不正常,要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糖尿病。有资料表明:糖耐量异常人群发生糖尿病的几率为正常值人群的100倍,同时糖耐量异常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变如心肌梗塞、心绞痛、中风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不可掉以轻心。因此,糖耐量异常的干预治疗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关键。
  三.糖耐量异常该怎么治疗?
  糖耐量异常属于可逆阶段,如果调控得当,就可以享受健康;否则就有可能发展为糖尿病。吴医生告知金大伯暂时不需药物治疗,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饮食调节,合理饮食:糖耐量异常大多由于不注意饮食控制甚至暴饮暴食,最终发展为糖尿病。所以日常生活中重视饮食调控非常重要,肥胖者应限制热量摄入,如注意减少米饭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降低食物脂肪,特别是动物脂肪的摄入量,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等的摄入,对改善糖耐量有较好的效果。选择具有调整血糖作用的食品如:苦瓜、南瓜、冬瓜、洋葱、大蒜、山药、菠菜、芹菜、银耳、鳝鱼,都有较好的调整血糖作用。同时应戒除烟、酒。
  2.适量运动,有助于降糖: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最好的运动是步行,并提出“三五七”方案,这个方案对改善糖耐量异常有调整作用。三五七方案:三:每天步行3公里,时间在30分钟以上,五: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七:运动量以运动后的心率加年龄为170次适宜。运动中以有出汗而不大汗淋漓、不大喘气为宜。糖耐量异常者常常合并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通过运动可减少脂肪,降低体重,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糖耐量恢复正常。有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值的10%以上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者,只要体重下降5kg,就能使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使血压下降、血糖降低。日本专家研究发现:每日散步2次,每次30分钟是预防、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每散步1次,就等于“服”1次降血糖药。散步降血糖的原理有:运动能促使肌糖原和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运动能抑制饭后血糖的升高;运动能减少血糖代谢时的胰岛素消耗量。因此,每日2次散步,对糖耐量异常者可降低血糖,延缓发生糖尿病的进程。但不要空腹运动,以避免引起胰岛素下降而使血糖增加,加重病情。
  3.定时监测血糖,及时干预:没有高血压合并症的糖耐量异常者,至少每半年全面检查1次,包括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测定、或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功能试验等。如果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情况,至少每3个月对血糖状况全面检查1次,以便调整治疗。
  4.注重心理调节:心理调节对改善糖耐量异常也具有重要的作用。糖耐量异常者要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保证充足的睡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9-02
您好,糖耐量筛查任何一项高于正常值都提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导致巨大儿或者早产等,建议您先控制饮食加适当运动看看,如果控制不好血糖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请您选择血糖指数低、高膳食纤维且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多吃粗粮,注意食物多样化,吃的杂,避免太精细。
第3个回答  2020-04-08
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心脏病的一个危险因素,为防止copy糖耐量减低向糖尿病发展以及心、脑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最关键的是采取百干预治疗。首先要改变生活方式,适当控制饮食,日常膳食应注意精细搭配,少吃甜食,多吃些含铬、镁等微量元素的粗粮度,则有助于能量代谢和维持胰岛的生理功能。体型肥胖者应减轻体重。许多研究显示,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问和控制体重,可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同时要参加适度体育活动,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步行、慢跑、体操等运动项目,坚持经常锻炼。至于是否需要使用答药物治疗,应由医生按病情酌定。
第4个回答  2016-07-08
是糖尿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