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儿童文学阅读能力

如题所述

孩子学阅读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ca83ZeinEsThCQe5q7I6A

 提取码: 2n6t 

在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阅读理解,小学老师经常给孩子布置的一项学习任务就是“朗读课文”,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老师们往往要求孩子通过读课文,去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等,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这里有20课的阅读哦。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25
一、创设适宜的阅读环境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应该给孩子营造出一种健康、干净、温暖和快乐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专家指出,阅读的兴趣要从小培养,其中环境的熏陶最为重要。要想孩子爱上阅读,父母首先要对阅读也产生兴趣。最理想的环境是:充满书香的家。书在家里无处不在,读书是家里成员的休闲活动之一,而且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阅读经验和心得,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必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幼儿将书当“玩具”去玩,视“书”为好朋友的观念。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对书面语言产生了兴趣。在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内,我们应及早地为幼儿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其次,给孩子选择好书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此,阅读的种子,应该是一本本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长期以来,人们较多地将幼儿文学活动的功能定位于“德育”,而弱化或忽略了文学活动的本体功能——审美,即文学作品用来提高人的思想,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功能。分享阅读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一种适合幼儿的优秀图画书。通过开展分享阅读教育的系列活动,能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掌握思维的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了解和喜欢文字、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萌发阅读热情、增强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是让幼儿综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动者、参与者、表述者,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分享阅读感染每一位家长,促进每一位教师,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伴随每一个孩子茁壮成长,让他们都受益终身。
 2、创设充满温情的分享阅读区域环境。
教室中采光较好的地方作为阅读区域。孩子喜欢鲜艳的色彩。因此阅读区域中都是富有童趣、色彩鲜艳的地垫、抱枕、开放式书架、书橱。绿色能让孩子的眼睛不容易疲劳,低矮的墙面都是让孩子眼睛舒适的绿色。小桌子和靠垫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特意添加的。这样,能让孩子们舒适地躺着、靠着、坐着看书。阅读的氛围更加温馨、自由。还充分利用空间,在空中悬挂了如“请你轻轻翻书”、“你把书放整齐了吗”、“请你学会等待”等阅读区规则,让孩子自我约束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时,为了阅读需要,我还播放一些轻音乐,满足了孩子的阅读需求。
二、亲子共读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最好的途径
  据统计,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很大,该项支出已占到家庭收入的30%。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每天坚持陪孩子一起亲子阅读20分钟。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文化教育最为发达的城市,能够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的家庭,比例也不足20%。大多数家长还不能理解儿童阅读活动的正确含义,对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缺乏科学的认识。分享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亲子阅读。如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教育人士认识到,亲子共读是加强早期阅读教育的良好方式。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入学前已经学会阅读的孩子,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点,即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给他们读书,并使他们养成了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当孩子看完一篇东西时,要鼓励孩子叙述出来。家长一旁要注意适时鼓励、表扬和引导,让孩子们感到兴奋和自豪,由此产生阅读更多书的愿望。在阅读过程中,当他讲错了或讲得不够好时,不必像对待学生似地认真纠正。有些儿童不爱阅读是由于家长不尊重他的智慧和自尊心,一味地指点纠正,这会使他感到厌烦。孩子都是爱玩儿的,爸爸妈妈们还要多考虑如何让阅读更生动、有趣,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孩子爱上阅读。每天坚持半小时的亲子阅读,不仅可以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幼儿在妈妈的怀抱里很有安全感,这对孩子的性格、心理成长都很有利,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心智全面发展。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讲故事是每个家长的天职。而总有那么一天,孩子会捧起以前由家长捧着的书自己看,也不用大人在一边陪伴了。
三、分享阅读促进孩子的早期自主阅读能力
培养孩子的早期自主阅读能力, 应让孩子听大量的文学作品,孩子在成长中,已经从丰富的口语环境中“习得”了口语的表达方式,但书面语言的“学得”,需要家长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创设。让孩子听大量的文学作品,可以锻炼幼儿听觉的接受与分辨能力、听觉的记忆能力、听觉的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进一步增强孩子的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对应的能力。商娓娓说,家长在一个学期内,至少要为孩子读20本形式多样、风格多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每个文学作品还应当进行多次重复。研究显示,用“指字听读书”的方法让孩子听读书,即孩子看着文字听家长读,读了15遍之后,就能大致认读出这些汉字。分享阅读读本的内容很丰富并且形式多样、风格多样,根据图片内容进行猜策是阅读策略中的一种,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并激发起孩子想说的欲望。其中还包含了许多孩子喜欢的方法。例如:
1、续编法:我们只说故事的开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猜猜后面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让孩子来说故事。能力强的孩子能比较完整的说出故事的经脉、过程和结果。能力弱的孩子有时需要我们从中帮忙理顺,可是由于孩子们的经历不同,想象的故事也不同,就算说得结结巴巴,也是孩子之间自己的语言,还是能吸引其他的孩子去听讲的内容。
2、表情演示法:孩子到了大班,认识的汉字越来越多了。有时一句话的文字,我让孩子自己去读,只用表情告诉他,你读得准不准确。孩子看到我不同的表情,会更认真的去看清楚每一个汉字,不认识的还会向同伴询问呢。
3、自制图书法:大班的孩子思维的逻辑性已经形成了,他们能把感性的认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整理、加工成完整、通顺的事件。自制图书法是孩子在阅读了读本,有编故事的欲望,或者孩子今天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有表达出来的欲望时,提供给孩子需要的纸笔,让孩子把在脑中形成一幅幅相关画面绘画出来,让同伴分享的图书制作。也许有时孩子画得不是很像,也许有时配上文字的工作还需要大人的帮忙(孩子口述大人记录)但是图书的制作让孩子特别有成就感,其他孩子也喜欢看阅读自制读本,看时常常小声讨论着,特别起劲。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