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二八法则,家长和学校,谁更重要

如题所述

二八法则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发现的一种关于财富和收益的比例和模式,即财富的分配是不均衡的,大致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口,占据了百分之八十的社会财富,所以二八法则,又称为帕累托定律,或者20/80定律。

后来许多人发现,二八法则不仅仅只适用于经济领域,更广泛的存在于社会学和管理学科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但是如此重要的二八法则,却甚少在教育领域中运用,我们可以试举例,我们所拥有的百分之二十技能,带个我们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我们花费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处理最为重要的百分之八十工作;百分之二十的人计划未来,百分之八十的人应付眼前工作;百分之二十的人创造,百分之八十的人消费……

世界从来就不是平均的,过度的教学内容,并不有助于为我们积累经验,让我们更好的工作,帮我们分析清楚事情的原委。学校的学**,就永远是填鸭式的、平均化的,没有重点,不分个体差异,这是很难短时间改变的事实。

讲述以上的几点内容,并非指责学校,而在于探讨样一个问题,家长和学校,到底哪一个重要,在孩子成长和教育方面,到底该占有怎样的比例?

出于宣传和某些传统认识,让我们认为,孩子的成长和学**,学校占有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即家长和学校所占的比例,学校占了百分之八十,然而所谓的学校教育最终会落到老师的身上,从老师的时间、精力、教学任务来看,即便百分百的付出,平均到每一个孩子身上,也相当的少,所以我们将孩子送到学校,参加统一的教育,家长还想让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想在日后的竞争中稳操胜券,这是很难完成的。可惜,许多家长就是抱有这样的心理,孩子好赖,交给学校,按照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和要求,孩子就会顺利成长。最终呢?成长为百分之八十的普通人,泯然众人矣。

到底谁才应该占百分之八十?这是一个问题。

依靠学校真的很不现实,学校的教育和现实社会是脱钩的、老师们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TA们不可能关心到孩子的每一个细节,所有的一切,孩子们的心理辅导和梳理、人生的指引和方向、心境的平和与稳定,还是得依靠家长。

在理享的原生心理学模型里面,父母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即形成束缚,又提供了支持,但是在孩子成长之初,父母对孩子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我们说老师说话一句顶十句,老师对孩子影响更大,实际上是因为老师舍得批评,而且是在全班批评,孩子会感受到更多的惩罚,所以老师的话语权才更重。

家长本来也有非常高的话语权,但是为何却被孩子们当作耳旁风?其实是和家长们自己的碎碎念和言行不一有关,我们应该知道,人类的大脑对于那些“无害”而重复的信息,会采取屏蔽的措施,以便降低自身的消耗,因此父母所能够带来的批评和指责,实际缺乏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孩子们只要学会视而不见就可以了。反之老师的话虽然可能是重复的,但是其恶劣后果是可能真实发生的,所以才会被当作“圣旨”,当然对某些孩子而言,老师所能带来的“伤害”也是有限的,因此老师的话也就不灵了。

所以如果我们要承担起作为父母的百分之八十重担、肩负相应的责任,不能靠说教,要改变的也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我们其实是很悲催而无奈的一代,父母辈受教育少,接触社会少,所以他们没有多少经验可以借鉴,而我们成长的阶段,又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时代的变革由过去的以千年计、以百年计,逐渐变为以数年为一个变化周期,新生事物快速出现,又快速变化并泯灭,许多事物当我们有所接触时,甚至还没来及接触时,就已经面临淘汰。

所以,当我们不断去求新求异,去努力适应社会的时候,实际是违背我们大脑生理特性的,生物的适者生存,其演变和进化,需要悠久的时间和改变后能够维持稳定的环境,这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完全不同。有人甚至推测,人类未来大脑并非越长越大,而是会选择缩小体积,这样神经元才会更为紧密,才能够更加的节约能量,以便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以及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

大部分人,在经历漫长“与世隔绝”的学校生活,然后踏入社会,懵懂摸索着忙于“事业”、“生活”、“恋爱”、“成家立业”,其实没有人指导,我们既不知道该如何正确而高效的干好工作,又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不知道怎样正确的面对恋爱和爱情,不知道成立家庭的根本和真正意义,所有的一切,依然像在学校里一样,都是被催促着、逼迫着、跟随着…… 即受内在心理焦虑、内分泌、成长需求、安全需求、稳定性需求……,外在的父母催促、父母期望、领导期望、恋人期望,消费引导……,多重的需求和实际能力完全不对等,我们很难获得统一,更难获得内心的稳定和平衡。

大致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要从毕业时的“一无所知”到成家立业,完成华丽丽的转变,然后迎接自己下一代的出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宝。所以大部分人,即便在宝贝不断成长进入学校,上小学、中学,乃至高中和大学,依然心存困惑,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让我们没有时间和能力去细致的思考,去明辨“其然,岂其然乎?”

所以家长们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多少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一种有学校教育总比没有强的观点,即便知道家长负有百分之八十的责任,但是却无力改观的现状。一个经济型社会的家庭存在,需要经济基础,这甚至成为家庭稳定的心理基础之一。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摆脱经济基础“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大部分人无法脱离环境的干扰,凡事和经济挂钩,以价值为衡量标准已经形成惯性思维,所以我们不得不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稍微靠后一点点的位置,为了工作和收益,我们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请假、不能不完成任务,以期盼随着职位和待遇的提高,而获得根本性的解决。问题在于,社会整体都在努力,都在向上不断的发展,所以即便收入增加了,却难以感受得到,甚至反而感觉钱更不够花销了。

这就是今天要讲的二八法则,我们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其实却只是为了眼前的短暂效益,把百分之八十的教育责任推给学校,却只能收获一个“标准化”的孩子,学校的高分儿和现实生活无法对应。

反过来看,是否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就能成家成才了呢?并不尽然,多少案例显示,那些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可见二八法则,并非单纯的以时间和精力为代表,并不是耳提面命时刻紧盯着孩子,孩子就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有机组成部分,TA们未来要成长为父母一样的人,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环境、辅助、目标、样板,所以我们既要关心孩子,还要给孩子做好榜样,让孩子们了解到努力学**后,成长为像父母一样的人,在社会中、在现实生活中,会获得怎样的收获、成功和快乐,由此孩子们才会有前进的动力。反观那些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庭,父母无力面对生活,又怎能把压力转移到孩子幼小的肩膀上?父母已经被生活压迫的愁容满面,又怎么能够要求孩子笑对生活?

生活、成长、教育、心理,哪一个都是很庞大的话题,本文无意如同某些专家的指导类和鸡汤类文章,教育孩子做好**件事就够了、教育孩子必须知道的**件事、不可不知的**条原则……本文能做到的仅仅是一种提示、一种思索的方向,孟子说:“君以国士待我,我当以国士报之!君以路人待我,我以路人报之!……”对待孩子教育问题,只是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之一,TA们是我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我们大部分人不了解孩子,不懂得教育,但是对待TA们时所持有的态度和心情,以及是否能够快速的学**并适应,能否给孩子们做好表率,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应对社会变革的最基本要求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