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詹天佑 一样学成归国的杰出人

如题所述

邓稼先
1.钱三强 (1913-1992)
浙江省湖州市人,1913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和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
学实验室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工作,获博士学位,1946年获法国科学院亨利•å¾·å·´å¾®ç‰©ç†
学奖金.1948年回国,历任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北平研究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国科
学院近代物理所(后改为原子能所)所长、计划局局长、副秘书长,二机部副部长、中国
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19
92年逝世.
中国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50年代领导建成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
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以及一批重要仪器设备.使我国的堆物理、堆工程技术、钎化学
放射生物学、放射性同位素制备、高能加速器技术、受控热核聚变等科研工作,都先后开
展起来.在苏联政府停止对中国的技术援助后,一方面迅速选调一批优秀核科技专家去二
机部,直接负责原子弹研制中各个环节的攻坚任务,一方面会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人,
组织联合攻关.使许多关键技术得到及时解决,为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重
要贡献.早在1960年,即在原子能所组织中子物理理论与实验两个研究组开展氢弹的预研
工作,为氢弹研制作了理论准备,促成了中国在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仅两年零八个月,就
研制成了氢弹.
2.钱骥 (1917-1983)
江苏省金坛市人,1917年生,男,中共党员,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师范学院.1949年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室副主
任、主任,二部卫星设计院业务负责人.1968年以后,历任七机部第五研究院卫星总体设
计部主任,第五研究院副院长、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副
理事长.1983年逝世.
我国空间技术的开拓者之一.领导卫星总体、结构、天线、环境模拟理论研究.负责
与组织小型热真空环境模拟试验设备、中小型离心机、振动台设备的研制.负责领导探空
火箭头部空间物理探测仪器、跟踪定位和数据处理设备的研制,获得丰富的试验资料.参
与制定星际航行发展规划,提出多项有关开展人造卫星研制的新技术预研课题,为我国空
间技术早期的发展做了很多开拓性工作.1965年提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设想》的
报告.组织编写《我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纲要设想》,组织并提出预研课题,为人造卫星
研制打下了初步的技术基础.负责组建卫星总体设计机构,是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
方案的总体负责人.同时为回收型卫星的研制做了大量技术和组织领导工作.1964年获国
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姚桐斌 (1922-1968)
江苏省无锡市人,1922年生,男,中共党员,冶金学和航天材料专家.
194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7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留学,1951年获博
士学位,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兼教授助理.1957年
回国后,历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材料研究室研究员、主任,材料研究所所长.1968
年逝世.
作为我国第一代航天材料工艺专家和技术领路人,对现代冶金学有关金属和合金粘性
、流动性的研究卓有成绩.1962年组织制定了国防部五院材料工艺的研究方向,并按“材
料要先行”的要求,安排组织材料工艺的预先研究.在此前后的4年中,他除向国内各兄弟
单位提出大量研究课题外,在所内开展的研究课题500多项.领导和指导锰基钎料合金的研
制和钎焊工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7
曾经有这样一批青年人,他们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乘坐这艘船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朱光亚、梁思礼、侯祥麟等等,他们的选择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历程。
第2个回答  2015-09-17
钱学森,,跟詹天佑差不多,他被誉为 “中国导弹之父”追答

他曾就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由于他才华太过出众,回国时,被美国海关阻拦,不允许他回国,美国一位著名军将称他至少价值一个师

第3个回答  2015-09-17
北洋水师各个舰长,典型代表邓世昌
第4个回答  2015-09-17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