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其发生机制如何

如题所述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属于一型超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致敏阶段:青霉素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到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

②发敏阶段:当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后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IgE结合致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

③效应阶段: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效应的靶器官与组织,引起平滑肌收缩,小血管通透性增加、扩张,腺体分泌增加,临床上出现以血压下降为主的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扩展资料

其他类型的超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由Ig G或者Ig 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超敏反应。

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反应和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都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甲状腺功能亢进(Graves病)是一种特殊的Ⅱ型超敏反应。

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它是由中等大小可溶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到局部或全身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和在血小板、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属于Ⅲ型的疾病有链球菌感染后的部分肾小球肾炎,外源性哮喘等。阿尔图斯反应是一种局部的Ⅲ型超敏反应。在反复注射抗原(如狂犬病疫苗、胰岛素)后,局部可出现水肿、出血、坏死等炎症反应。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超敏反应。为免疫细胞介导的一种病理表现。它是由 T细胞介导的。常见的类型是:化学药品(例如染料)与皮肤蛋白结合或改变其组成,成为抗原,能使 T细胞致敏。再次接触该抗原后,T 细胞便成为杀伤细胞或释放淋巴因子引起接触性皮炎

另一个类型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是由某些病原体作为抗原性刺激引起的,见于结核病、梅毒等。此外,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接种疫苗后的脑脊髓炎、某些自身免疫病等都属于此型(见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超敏反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17
Ⅰ型变态反应,青霉素属于药物的半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稀酸与组织蛋白结合成全抗原――青霉噻唑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IgE.,由于IgE与组织细胞具有特殊的亲和力,故形成的抗体固定在某些组织的肥大细胞上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表面,使机体呈致敏状态,当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再次接受类似抗原刺激后,即与特异性抗体(IgE)结合,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导致细胞破裂,释放组织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使平滑肌痉挛、微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多。由于血管活性物质作用的部位不同及个体差异,故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
第2个回答  2015-10-25
  青霉素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机制:①致敏阶段 青霉素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E,IgE吸附到肥大细胞与嗜碱性粒细胞上。②发敏阶段 当青霉素再次进入机体后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IgE结合致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③效应阶段 释放的介质作用于效应的靶器官与组织,引起平滑肌收缩,小血管通透性增加、扩张,腺体分泌增加,临床上出现以血压下降为主的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预防:①用药前必须询问病人是否有过敏史,如有,可不做皮试,建议换药。皮试时不得空腹,可询问病人几时进食。②配制皮试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厂家需正规,才能保证皮试液的准确性。用生理盐水溶解药物时,要充分摇匀。第一次抽取药液后要更换针头,以防针头内的青霉素进入注射器内,造成较大误差。注射器内有气泡应缓慢推出切勿排出药液从而影响剂量的准确性。③皮试液要新鲜,超过4h可配制新的皮试液。④掌握正确的皮试方法,青霉素的批号统一,如换批号或用药后超24h,需重做皮试。⑤皮试阴性,肌肉注射青霉素要现配现用,注射完请病人等待1h左右,观察有无延迟反应。输液病人一开始要慢滴,观察约30min,病人如无不适反应,可适当放快。抢救物品完备,医务人员需熟练掌握抢救技术。⑥把过敏反应的症状告诉病人及家属,一旦出现症状及时与医院联系,以便及时处理。   治疗:出现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就地进行抢救。患者头侧位去枕平卧。   立即进行以下处理:(立即停止青霉素注射,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R:0.1%盐酸肾上腺素0.5--1mg im st!若症状无缓解,隔15--30分钟重复注射一次,病情严重者用盐酸肾上腺素0.25--0.5mg+N S 10ml iv (缓慢) st!同时听诊监护,以防室颤。   D X M10mg+5%G S20ml iv st!必要时用氢化可松200--400mg +5%G N S 1000--2000ml ivgtt st!   氨茶硷 0.25g +25%G S 20ml iv st!(缓慢)   吸氧 st!   BP↓或持久不升时用多巴胺20mg或间羟胺40mg+10%G S100ml ivgtt或去甲肾上腺素1--5mg +5%G S 500mliv gtt 视病情调整滴速   异丙嗪 25mg im st!   快速补足血容量:首次给于500ml胶体或晶体液滴入,而后视血压和有效血容量情况适当补充在抢救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室颤和室颤预兆的观察:   1阵发性心动过速,HR达150--250次/min;   2有频发早博;   3病人突然意视丧失,呼吸停止,抽搐,昏迷,面色青紫,心音消失,B P为0 ,此时病情相当危险 ,室颤是最严重的心率失常,一旦发生应及时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