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冬季在亚洲大陆的蒙古形成高气压,夏季形成低气压?

从海陆比热差考虑
要快~
最好在9点以前~
答的好加分~

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
[解题过程]
亚洲气候有三大特点 ,即强烈的大陆性气候、典型的季风气候和齐全的气候类型。
亚洲大陆具有巨大的陆地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且大部分处在高纬度位置,冬季严寒,夏季气温也较高,冬夏气温极为悬殊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的2/3,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上扬斯克-奥伊米亚康1月平均气温在-50℃以下,绝对最低气温达到-71℃,是北半球最寒冷的地方。而夏季气温又普遍较高,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占全洲面积的一半,西亚约旦河谷地是全洲最热的地方,绝对最高气温达到54℃。气温年较差之大,是世界其他大陆无可比拟的。因此,其大陆性特征极明显,尤其是广大内陆地区表现更为强烈。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特征最明显的地区,而且分布范围广,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著名的季风区。亚洲的季风分属两个季风环流系统。东部地区濒临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大使盛行风随季节而发生明显的改变,形成东亚季风环流;大陆南部濒临印度洋,在南亚与印度洋之间则形成南亚季风环流。冬季,亚洲大陆为西伯利亚-蒙古高气压所控制 ,空气由大陆高压向太平洋方向流动,形成以西北风为主的势力强大的冬季风。冬季风所到之处,气温迅速下降。风力强劲时可直达华南甚至东南亚,但大部时间以影响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一带为主,这时天气寒冷干燥。在南亚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以东北风占优势。夏季,亚洲大陆内部由于强烈增温,使气压场发生变化,整个大陆成为低气压区,此时大陆东部太平洋副热带地区为一高压中心,饱含水汽的气团被亚洲大陆低压所吸引而源源不断地吹向大陆,在亚洲东部形成以东南风为主的夏季风。而在亚洲南部,印度洋回归高压与南亚次大陆低压之间形成巨大的气压梯度,此时南半球的东南信风由于受次大陆低压的吸引,使东南信风大大加强,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转向成为强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所及地区,常可带来大量降水,只是各地距离海洋愈远者而降水量愈减少。例如,东亚岛弧 、东南亚和南亚沿海地带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东北部 、中国华南 、云贵高 原等地 ,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印度平原北部、中国华北、东北平原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 ,其余中亚 、西亚和中国西北部地区 ,深居内陆,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亚洲气候的另一特点是气候类型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冰原气候外,世界上其他各气候类型亚洲都有。例如 ,北冰洋沿岸的寒带苔原气候,横贯西伯利亚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东亚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东南亚和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大巽他群岛一带的热带雨林气候,西南亚地中海沿岸的地中海气候,西亚大部分地区和亚洲大陆内部地区则有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和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等。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化同下述因素密不可分。首先,辽阔的陆地面积使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和干湿度状况,各地有很大差别,尤其南北之间、东西之间差别更大,这是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最基本的因素。其次 ,亚洲一方面濒临广阔的海洋,另一方面又有辽阔的内陆,具有明显的海陆热力差异,从而产生气压场的变化,既有典型的季风气候,又有从沿海到内陆各种气候类型的变化。此外,亚洲地形复杂,地势高耸,多山地、高原,也给亚洲气候以很大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5
因为海水的比热容比岩石和土壤大…所以海上气温冬夏交替时温差较小,蒙古夏天炎热冬天严寒,温差大…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所以夏天炎热时大陆上的空气会上升,从而引起内陆的底气压…冬天内陆温度低冷空气下降所以气压高,从而引起在我国很典型的“西北风”,因为高气压把空气从西北压向沿海时行成了风…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03
蒙古—西伯利亚是极地高压带的一部分,在海陆热力差异作用下形成。蒙古—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大气冷缩下沉,形成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是亚洲季风环流的组成部分,冬季亚洲大陆大气活动中心。高压中心位置在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压一带,春季东移,盛夏时消失。受高压控制区天气晴朗,严寒。其高压脊经常伸向我国北方,强冷的西北气流南下时常形成寒潮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