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调性

什么是调性?他在乐曲里的作用是什么?怎么区分和学习?一个音在五线谱的同一线上 那么在 不同的调性里是不是就是不同的音?? 本人没乐理知识的~~问错了表笑~~~
能不能说的通俗点,或者给举个具体的2个不同的调性他们的区别在哪????

调式只规定了在某种音群组织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将主音移到任何一个音上。这样一来,虽然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假定旋律也没有改变),但每个音的音高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改变了。为了分别这种不同,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例如,主音为C,调式为大调,就合起来称为“C大调”;同样以C为主音,调式为小调,则称之为“c小调”。这里的“C大调”、“c小调”就是调性,这样的说法完整地说明了调的性质,所以音乐家不仅用它作为调的名称,还常常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比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等等。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八度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性质不变;换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没有改变,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纯八度的音程移动,调性就没有发生变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5-09
楼主你好!
你的问题确实有些不当之处!呵呵!~~
但是基本上还能理解你要问的问题!

调式和调性两者是音乐表现的的重要基础要素之一. 调式是在长期的音乐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音高关系的体系,其表现力体现在该体系中的各个音级的运动个性之中.
调性作为调式的高度,在音乐中的使用往往造成音乐中的新的紧张性和新的矛盾.不同的调性对比能够造成各种色彩的对比和变化,为音乐的运动增添活力,是推动音乐向前变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例如:在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第一组的第一曲<<朝景>>中,长笛在小快板速度上轻轻奏出"早晨"的主题.这一主题由双簧管延续后,再由长笛和其他乐器相继多次移调.调性的不断变换,使得同一主题产生更鲜明的效果.
以上是调性及其作用!~~
至于你要拿调性跟什么区分我就不知道了,暂且不回答!等你给了问题补充我再做回答啊,我还会再来看的...
你的第四个问题我不是很理解,如果说是在五线谱上,同一线上调不一样,那么同一线上的音用固定调唱的话,其实音还的那个音,只是音高变了~~
鉴于你不会乐理知识,我又不知道如何拿谱来给你举例,也不知道你能否听懂!~~
时间关系,我明天再去找个谱子来给你举例说明吧!建议你去听听<<朝景>>吧,没准你一听就明白了!~ 呵呵...
总之,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呵呵...

补充:C大调是没有升降号的.
而c小调的调号则是三个降号!~(降si,降mi ,降la )且大小调的前面那个字母有大小写之分!
小调的调号与其上方小三度的大调的调号一样!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请留言吧,希望 我的补充回答对你也有帮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2-16
很简单,以6为结尾的音为小调,以1为结尾的音为大调。
不要想得太复杂,不然你会很累!
第3个回答  2020-03-03
调式只规定了在某种音群组织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规定这些音的绝对高度。所以,可以在调式不变的前提下将主音移到任何一个音上。这样一来,虽然音与音之间的相对关系没有改变(假定旋律也没有改变),但每个音的音高都变了,所以音乐的“味道”也改变了。为了分别这种不同,我们使用一个新的概念——调性。
调性指的是在一定音高位置上的一定调式。形象地说就是“主音高度+调式=调性”。例如,主音为c,调式为大调,就合起来称为“c大调”;同样以c为主音,调式为小调,则称之为“c小调”。这里的“c大调”、“c小调”就是调性,这样的说法完整地说明了调的性质,所以音乐家不仅用它作为调的名称,还常常直接用它作为作品的名称,比如“c大调交响曲”、“e小调奏鸣曲”等等。
同样的调性可以“移植”到相隔一个八度或几个八度的地方而性质不变;换言之,如果主音的音名没有改变,只是向上或向下按纯八度的音程移动,调性就没有发生变化。

在无调性音乐中,这种结构被彻底破坏了,无所谓主音、属音,它们成了无君无臣的一群,可以自由自在地进行到任何一个。比如贝尔格的歌剧《露露》中的“露露之歌”,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小曲》第五首。

再详细说一下无调性(atonality):

现代主义音乐的创作手法之一。用以指音与音之间、和弦与和弦之间无调性中心,没有功能联系,缺乏调性感觉的创作手法与音乐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由19世纪后期音乐中变音体系的极度发展、调性的频繁变化、和弦结构的复杂化以及功能联系的消失等因素而逐步形成。它的特点为无中心音或中心和弦,无调号,无调式特性,半音阶的各音均可自由应用,尽可能不采用传统的和弦结构,避免能产生调性作用的和声进行。与此有关的是旋律、和声、曲式、节奏与音乐构成方法均与传统有极大的差异。由于无调性音乐乃逐步形成,因此,调性模糊的音乐与无调性音乐之间,在感觉上常无明确的界限。
无调性一词最初用以形容a.勋伯格作品中开始完全脱离传统的作品(自作品10号《第二弦乐四重奏》的最后乐章起至作品22号,均属这一类型)及其学生a.贝格、a.von韦贝恩等同类作品的特性。现代一般通用的无调性一词,并不局限于勋伯格等作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具备无调性音乐特点的一种现代音乐类型的总称。无调性音乐与勋伯格在1920年后开始应用的十二音技法(亦称十二音序列音乐)不同,一般的无调性音乐并不根据某种特定的音列构成。而十二音序列音乐则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调性的残存影响和中心音的作用,根据特定要求将半音阶的12个音,编排成序列原型进行创作,是一种有特定含义的无调性音乐。

举个例子:在勋伯格的作品11号《三首钢琴曲》之第
3首结尾处,其中无任何传统意义的调中心存在,单纯的音程与和弦和其他复杂的、不协和的音相结合,消除了可能产生的中心音作用。其中也无特定的序列,故属于一般的无调性音乐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