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论文,关于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时机及进入策略分析

2000字左右

复制黏贴的一概无视
谢谢了~~~

  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探讨

  摘 要 从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特点出发,论述了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中小企业只有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营销创新策略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关键字 中小企业 营销创新 策略
  1 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必要性
  首先,现实中的中小企业多数位于分散性行业,由于集中成度、进入障碍、模仿创新难度低等特点,这种分散性行业的市场结构总是在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两种倾向中徘徊,要想牢牢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企业惟有坚持不断创新。
  其次,市场需求的个性化、细分化特征进一步突出,这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也对其目标市场的定位提出了挑战。
  再次,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较小、资金缺乏、科研力量薄弱、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管理落后,国家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一个较为现实有效的选择就是开展营销创新。所以中小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决定了中小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必须进行不断的营销创新。
  2 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可行性
  在许多中小企业的眼中,“创新”被视为技术上的某种发明、创造,意味着科技进步、设备更新,似乎没有大量的人、财、物力投入就不能创新。这种认识上的误区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他们对创新敬若神明,敢言而不敢为,创新被当成了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专利”。实际上大企业有其规模类型所决定的各种优点,中小企业也有中小企业的长处。
  (1)大多数中小企业历史较短,受老传统束缚较少,在竞争的压力下更容易接受和物化创新的经营哲学,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相对来说更富有敢于承担风险和创新的企业家精神。
  (2)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层次简单,可以大大减少内部信息流通的损失,管理及组织效率更高,因此,更易于适应潮流迅速调整;而且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便于交流、沟通,容易达成共识;上级对员工都比较了解,在用人时可以做到人尽其材;管理者与员工能够共担责任,决策可以更加灵活有效,这样的企业文化,有利于激励企业的创新精神。
  (3)中小企业实力薄弱、抗御风险能力较差以及由此而来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更加重视市场及顾客的变化。相对来说,大企业无法灵活调整,也往往不会关心环境的变动,因而创新意识较淡,反应能力也更迟缓。由于上述原因,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的创新效率、创新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大企业。据杰尔曼1976年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在创新的数量和速度以及成功率等方面都要胜过大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利用自身的优点通过不断的创新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 中小企业的营销创新策略
  营销创新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正确的观念和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来支撑。就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营销创新的现状来看,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掌握专业的营销知识。很多企业都还以“推销导向”和“促销导向”为指导思想,只有少数企业贯彻“营销导向”的指导思想。因此,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创新,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营销观念创新
  (1)全球营销观念。营销观念就是企业在开展营销过程中及适应新的营销环境而形成的思想和认识,它是企业营销创新的灵魂。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营销观念大多停留在产品观念阶段,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同世界市场联为一体,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资源、市场、人才、资金等要素的竞争,竞争范围的扩大同时也说明了潜在市场需求的扩大。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这是难得的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实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我国中小企业具有全球市场营销观念,着眼于全球的潜在市场需求,创造新的市场。
  (2)绿色营销观念。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中传统产业占有较大比重,而且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获取超额的利润,而忽视了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因此还应当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企业在选择产品生产技术、生产原料、制造程序时,应符合环保标准;在产品设计和包装设计时,应尽量降低产品包装或产品使用剩余物,以降低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积极引导消费者在产品消费、使用过程中减少污染,在产品的销售过程中,注意节约资源,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环境、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2 营销组织创新
  (1)合作营销组织。现代企业的营销组织呈现出联合化、扁平化和概念化的发展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独立的企业“孤军作战”不可能取胜。从现实看,我国中小企业规模小,实力不强,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为了改善不利的竞争地位,面对国内外营销形势的变化,中小企业之间可以开展合作营销。两个或更多的中小企业的联合营销是各中小企业在主体平等的前提下以市场为纽带,组成灵活的生产营销网络,使各自的相对优势在更大范围内得以更大程度的发挥。这既增强了合作各方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又平抑了市场风险,保存了市场份额。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与大企业的合作,经营一些大企业不愿干、干不好的项目,为大企业提供配套的产品和服务来谋求发展。目前,大企业的规模扩张依赖于众多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协作以降低成本,减少风险。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主动与大企业合作,通过专业经营,逐步积累经验,与大企业携手共创未来市场。
  (2)虚拟营销组织。由于中小企业资源相对缺乏,可以采用虚拟经营来有效回避资源缺乏的劣势。它是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最关键最核心的功能,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功能虚拟化——通过各种方式借助于外力进行整合弥补,其目的是在竞争中最大效率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该模式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弥补了中小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中的某些不足,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响应多变的市场。
  3.3 产品创新策略
  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生命力,其重要的标志就是它的产品是否能够不断的创新。“产品常新,企业长青”,在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企业只有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才能永葆青春活力。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就在于不断强化产品创新。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以补缺市场为企业的目标市场。补缺市场一般是将已细分过的市场进行再细分所得,其市场规模较小,消费者的需求还未得到满足或者被大公司所忽视的边缘性市场,这使它成为市场的空隙或称狭缝。这种市场具有产品寿命周期短、需求量小、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
  这种补缺营销尤其适用于资源不足的中小企业。其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实施补缺营销开发市场所需的资源较少。补缺市场一般易被大企业所忽略,市场竞争小。这有利于中小企业扬长避短在空隙市场中发挥他们的优势,提高市场的适应力。最为重要的是补缺营销以顾客需求为基准,为顾客创造了附加值,更好地满足了补缺市场上顾客的需求能为中小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因此中小企业应根据“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专”的原则,通过寻找市场上的各种空白领域,凭借自身快速灵活的优势,避免与大企业正面竞争,填补市场需求的不足,努力取得成功。这种战略对于中小企业积累资金,逐渐扩大规模具有很大的作用。
  (2)产品市场定位个性化。在我国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无差异的产品和服务已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上顾客多层次的需求。面对市场上大企业的竞争挤压,中小企业可充分发挥其机制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优点,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产品定位于个性化、独特性、新颖性的产品领域以求发展。特色的建立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地理区域特色。我国中小企业可利用当地独特的资源,为顾客提供与大企业相异的需求满足。如安顺蜡染、北京绢花、洛阳唐三彩等均可成为中小企业的创建资源;②文化特色。中小企业可通过唤起消费者的某种文化意识的特殊需求来锁定目标市场,形成特色优势,如民族文化的特色使许多中小企业在玩具、民间布艺等产品上赢得了国际竞争力;③技术特色。中小企业可凭借某种专利技术或技术诀窍在某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使竞争者难以模仿;④目标市场特色。它指专门为某一类型或某一特定生活方式的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如开发迷你家电、定制小型化产品等。
  (3)提供超值服务。未来的竞争不仅仅在于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产品,更重要的在于能够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如运送、安装、调试、使用指导等,这种延伸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价值和满足,在这方面,财力薄弱、行动迅速、反应灵敏的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所以中小企业不能仅仅关注提供的有形产品,更要关注延伸产品的创新。
  3.4 营销渠道创新
  网络营销是企业营销实践与现代化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具有范围广、速度快、成本低、任何企业都不受自身规模的绝对限制,都能平等的获取世界信息及平等的展示自己的优点。这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极好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只需要花极小的成本,就可以迅速的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和贸易网,将产品信息迅速传递到以前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接触到的市场中去,平等的与大公司竞争。这种营销方式能使中小企业跳过中间商而与消费者实现一对一的沟通,便于企业针对消费者的个别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面对这种机遇,中小企业必须迅速调整营销渠道策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营销渠道,完善市场调研、信息分析、促销、电子交易和互动顾客服务等各种功能,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营销创新是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中小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抓住市场机会,制订有效的营销创新策略,不断的进行营销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于立宏,章毛平.营销创新[M]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程杨.中国企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营销创新探讨[J]. 特区经济,2005(5)
  3 冯朝霞.新经济条件下市场营销战略探讨[J].河南高等商业专科学校学报,2005(5)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1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化

[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如何恰当地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避国际经营风险,是我国社会各界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需求,并就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经营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国际化企业尤其是一些全球性跨国公司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空间、更好的资源供给、追逐更多的企业利润,纷纷突破生产和市场的空间限制,向国外发展经营业务,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加快了实现其产品交换、生产过程、信息传播与利用以及企业组织形态国际化的进程。
经济全球一体化打破了国界、边界,扩大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也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不在囿于一国之内,已经遍布到全球市场的各个角落、各个方面,国际化经营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的主导趋势之一。如以海尔、长虹、中石油、中国航油等为代表的国内知名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逐渐形成了走向世界、争创全球品牌的战略意识,纷纷在观念、生产、营销、研发和资本等国际化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必须要开展国际化经营才能生存和发展?在我国除了那些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不多的大型企业及极少数中小企业外,大多数中小企业不论其管理水平,还是国际竞争能力都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但无论是政府、媒体,还是企业本身,无视企业规模、现状、内部资源配置状况,纷纷筹划、发展国际化经营,似乎只有国际化经营才是企业的唯一出路。国际化经营风险与机遇并存,那么中小企业在规划企业的经营战略时,如何恰当的选择国际化经营战略,社会各界如何恰当地引导和规范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风险呢?让我们从已有的现状和需求来看看这个问题。

二、国内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的在国际化经营的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中国企业法人单位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的99.3%以上,我国GDP的55.6%、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出口额的62.3%和就业的75%均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在目前中国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中,60%以上都是中小企业投资的。中小企业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维护市场竞争活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国际化进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中小企业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的行业结构不合理
在我国的对外投资总额中贸易企业占20%,非贸易企业占80%,其中的50%是资源开发型企业。也就是说,我国的对外投资主体是资源性开发企业,即劳动密集性投资,在高科技领域的很少,由此可以看出企业的盈利能力差,抵御风险的能力小,产品的附加值低。
2.缺乏驾驭国际化经营的能力
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必须要有通晓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规律、精通国际贸易法则的高技术水平、丰富的管理经验、善于把握国际市场动向的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起点低,人才储备匮乏,现有管理及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偏低,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尤为缺乏,管理经验不足,对于WTO游戏规则的掌控缺乏经验,对国际市场行情判断不准,很多情况下是主要管理人员凭借长期的市场经验积累和直觉去感觉和把握市场。这样就难以形成自己的国际化营销模式和建立自己稳定的消费群体,更难以与其他国际经济实体进行竞争。
3.市场信息不畅,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了解
国际化经营企业必须要快速洞悉国际市场风云,充分预测市场变化。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存在着决策者们的主观性以及经营的封闭性等多种影响因素,国际市场信息收集的滞后,信息资料的处理和反馈功能比较弱,缺乏对国际市场全面、动态的了解,国内为之服务的信息也明显滞后。没有借助专业的市场研究力量的习惯,对国际市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以市场数据来研究消费者新的消费心理特点和消费行为特征,从而理性地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和潜在机会。制约了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4.产品的科技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
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科技的创新,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我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先进设备较少,技术创新能力差,生产出来的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由于风险投资发展不够充分和创业板块还没有完全开放,企业普遍缺乏持续开发独特产品和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科研成果转化率也比较低。而在美国70%的技术创新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一般只需要1-2年,而大型企业则需要4至5年。
正因如此,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方式主要依赖于以低价取胜,导致了市场所在国、地区和客户及政府的反倾销行为,使一些产品的许多海外市场丧失殆尽。针对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占世界反倾销案件中的比例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3.6%猛增至目前的接近20%,远远超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出口产品竞争实力差,使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受到严重阻碍。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求分析

从以上几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差距,如何衡量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求,作为政府、行业协会与企业本身都应该做出理性的分析与评判。
事实上,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趋势有着其内源性和外源性的驱动因素,表现在:
第一,拥有需求强烈的特定专业技能,可向国际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或者拥有设计和生产产品的低成本、高质量的技术与技能优势;
第二,追求利用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极大的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规模经济效益;
第三,本土市场需求水平降低,企业生产能力过剩,通过开发新的市场增加与客户接近程度的要求,增加企业利润;
第四,可以获得任何竞争对手所不知的有关国际市场的信息,先人一步的开拓出一个利基市场,利用时间优势来建立竞争壁垒;
第五,来自国内、国际同类企业的竞争压力,针对国外竞争对手的反击性行为。
正是由于来自上述不同驱动因素的推动,加上企业本身所具有的相对竞争优势,促成了中小企业寻求国际化经营的需求。
而另一方面,全球一体化的市场格局的逐步形成,使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都在不同程度上作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而存在,国际化的竞争就发生在家门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居民购买力的提高,使得新产品在不同收入水平国家间转移的时间差几乎消失,很多现代电子产品就是如此。
在这样一个国际化市场与竞争的舞台上,并非所有的公司都具备上述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动因驱使,都需要进入国际市场以求生存。
我国大多数中小型企业应该属于局域性的地方性企业,仅需在地方性市场经营即可,他们了解当地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他们有着共同的语言基础,熟悉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而在国际化经营时,需要面对不稳定的汇率、面临不确定性的政策和法规、适应不同的顾客需求和期望。这样,中小企业会承担国际化经营风险。
很显然,不同的战略目标会要求不同的跨国经营策略。故国内中小企业在面临国际化经营战略选择时,要通过分析自身的内在条件与外部环境,理性的分析与评判中小企业国际化需求,首先确定是否要选择国际化经营,其次才根据自身的国际化经营目标确定经营战略。
四、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可能性选择

从企业进入国际化市场的方式分析我们可以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划分为内源性国际化与外延性国际化二类:引进来在企业本土参与国际化经营如补偿贸易、来料加工装配贸易、进料加工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生产、许可证贸易等,我们姑且称之为内源性国际化;跨出国门走出去在东道国、贸易区参与国际竞争如出口、技术转让、境外合资、跨国收购、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等,我们称之为外延性国际化。内源性国际化经营是外延性国际化经营的基础,外延性国际化经营是内源性国际化经营发展的高级形式和必然结果。
国际经验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水平与一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有直接对应关系,人均GNP<15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很少,人均GNP>2000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增加。由此表明,至少在人均GNP<1500美元时,国内市场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当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时尤为如此,广域的欠发达地区尚存在巨大的潜在市场可供开拓。
我国幅员辽阔,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3亿多人口,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市场,在国内也是大有作为的。国外的那些跨国企业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与国内企业短兵相接。国内很多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或已经为国外品牌所蚕食、侵吞,有的甚至失去了大半市场。如IT业、饮料业。如果国内中小企业能够在家门口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与狼共舞”,战胜之,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上抢得一定份额,实际上也不亚于国际化。我们看看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光明乳业”和“伊利集团”在与已进入我国的全球前10位的乳品品牌竞争中不仅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反而略胜一筹。得益于“光明”与国际巨头“达能”的资本融合,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伊利”与国际标准接轨,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而海尔人的做法是:思路全球化,行动本土化。“光明乳业”、“伊利集团”“海尔”尚且如此,那么,我国的中小企业更应该如此。
经济全球化是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和国际分工的重新调整。企业的国际化,就是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分工和定位,因此中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要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并非一定要走出国门。

【参考文献】
[1] 《2005年中国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2006.1.6
[2] 侯俊军.中小型跨国公司应成为对外投资的主体[J].国际贸易问题,2002,(8):48~50
[3] 操绪江.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12):1-2
[4] 李晓翠.《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J].特区经济,2005(12):233-234
[5] 吴金希 于永达.《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选择》中国贸易报(特别报道)2003.9.16. Vol.353
[6] 肖 勇 汪俊辉.《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起点新论》[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5): 20-22
[7] 卢基明,郭海映《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J].世界机电经贸信息,2005,(1):10-12

希望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