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分类

有哪些?代表的唐诗有哪些?谢谢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 唐诗的体裁和类别
  唐诗主要可分为律诗、绝句、古诗三大类。律诗、绝句、古诗 又各分为五言、七言。如在格律上区分,可分为古体和近体两类。古体诗用字不讲平仄,句数多寡无定(但须偶数句),押韵可通可转,不受束缚自由地抒写。
  近体诗(包括绝句、律诗和排律)用字讲平仄,句数有一定,讲究用韵,讲求对仗,有一定的规律。格律的基础在字调的平仄;字调有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是仄声。因格律很严,故称律诗。

  ◎律诗:是四联八句,
  五言的称为五言律诗,简称『五律』;七言的称为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一、二句为『首联』、『头联』或『起联』,三、四句为『颔联』或『前联』,
  五、六句为『颈联』或『后联』,七、八句为『尾联』、『末联』或『结联』。
  二、四、六、八句的末字同韵。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也称『长律』。
  它是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每首句数不限。每句用字平仄有一定,双句末字须押韵。

  ◎对仗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特点,是1.字数要相同。2.句法要相同(词性要相对)。3.平仄要相反。

  ◎押韵:
  1.开始的第一句与第二句可以连接用韵,其余都只限隔句用韵,亦即偶数句用韵。
  2.律诗、排律限平声韵,绝句以平声韵为主,五言绝句则有采仄声韵者。
  3.一韵到底,不可换韵。
  4.不可以有重复的韵脚。
  5.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绝句亦有少数押仄声韵的例子。
  6.律诗中间四句必须两两成对,第一句起韵,二、四、六、八句 韵(首句不起韵,次句起韵的就算变格)。排律亦同,只有首尾两联可以不对,其余则排排对偶。
  7.诗的平起、仄起以第一句第二个字为准。

  ◎唐诗的分期:唐代 (618 -- 907) 的诗主要可为四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1.初唐 (618 -- 712):
  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主要的诗人有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卢照邻、杨炯)、沉佺期、宋之问、 陈子昂。
  2.盛唐 (712 -- 675):
  盛唐时期是唐诗的黄金时代。当时优秀诗人如群星丽天,还出现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除李、杜外,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也是杰出诗人。
  3.中唐 (766 -- 835):
  中唐的诗歌,不过是盛唐的延续。主要的诗人有韦应物、柳宗元、韩愈、孟郊、元稹、白居易。
  4.晚唐 (836 -- 906):
  晚唐时期是唐诗从盛转入衰微的时代,多数的诗人以摹仿前人为能事,气度不足,艺术成就不高。主要诗人有杜牧、李商隐、温庭筠。

  ◎诗(词)有所谓「诗眼」,《中国文学史初稿》说:「诗眼的所在,即在诗句中以一字为工巧的,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中的垂和涌字,便是诗眼。」凡是「诗眼」,用字都很高妙,它能使整句诗显得气势非凡,韵味无穷。杜诗中这种情形的用字很多,如「身轻一鸟过」,这是句描写一位骁将鞭马向阵前飞驰而去的情形,「过」字不但用得轻快,而且表现出一种神气活现的气概。

  ◎重阳节的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名暮节、登高节、老人节、重九、茱萸、菊花节。它的命名由来是这样的:古人将数字也分阴阳,而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并阳,所以称为「重阳」。

  ◎ 重阳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著白鸽,终於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眯眯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著全村老小登上 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 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著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著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 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 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著寒光,一眨眼就把 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 传到现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8-23
按形式分:
唐诗有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是五言和七言。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绝句和律诗又有五言和七言。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其中绝句四句,律诗八句。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另: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
按风格分:
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浪漫诗、现实诗等等。
第3个回答  2008-12-19
唐诗分类有几种:
1、五言古诗:李白《月下独酌》、桂甫《佳人》....
2、七言古诗:柳宗无《渔翁》、白居易《长恨歌》....
3、五言律诗: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杜甫《春望》....
4、七言律诗:崔颢《黄鹤楼》、杜甫《客至》....
5、五言绝句:李白《静夜思》、王之涣《登鹳雀楼》....
6、七言绝句: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李白《早发白帝城》....
7、乐府:王昌龄《出塞》、李白《将进酒》....
以上供参考。
第4个回答  2014-03-29
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