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捂”的这些事!春捂秋冻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3月5日是惊蛰节气,我国很多地方的气候已经回暖,但早晚和中午的温差仍然很大。春寒料峭之时,如果匆忙减衣,身体可能无法适应,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很容易感冒等问题。古语有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医生提醒大家,春捂并非穿得越多越好,捂也有技巧。
1、春捂讲究上薄下厚
医生表示,人体下身血液循环相对上身来说较差,更容易受到寒流的侵袭,因此初春要注意腿部保暖,捂腿、捂脚,保护阳气。脚部是身体对外界温度最敏感的部位之一,俗语“寒从脚上起”正是这个道理。脚部受凉不仅可能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鼻病毒等侵袭,还可能引发腹泻,影响脑部供血量。中医认为,脚部穴位密集,有些人经常头痛、小腹疼痛,可能就是脚部寒冷影响全身经络运行导致的阳虚。天气转暖后,很多人习惯先脱掉厚重的绒裤、毛裤、秋裤,一下子换成单裤。医生指出,这不符合初春养生原则。裤子应由厚变薄逐渐减,毛裤、绒裤减成秋裤,厚的秋裤减成薄的秋裤或连裤袜,再减成单裤。这和捂脚的原则一样,防止寒邪侵入人体。春捂不需要捂头。春天是万物生发的季节,人体阳气也会随着自然规律而生发,阳气是向上的,因此如果还捂着厚厚的帽子,就会影响阳气生发。摘帽子也要逐渐适应,如果现在还戴着厚帽子,可以先换薄一点的,不要一下子摘掉,要逐渐适应外界环境。
2、其他要捂住的部位
初春除了注意腿部和脚部保暖外,身体其他一些部位也需要适当保暖。手腕附近有神门穴,是心经的原穴,心主血脉,因此手腕不能受凉,一定要注意保暖。腰部是阳气根源所在,肾阳虚会导致怕冷、尿频、腰膝酸软等问题,所以不要在早春露腰,以免着凉。肚脐上的神阙穴,温暖此处可以鼓舞脾胃阳气,对胃部怕冷、爱腹泻的人尤其重要。
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厉秀云医生告诉大家,一般来说,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气温超过15℃时,即使是老人、孩子也该脱掉厚衣服了,否则会超出身体耐热限度,对健康不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