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语言教育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如题所述

一、在感知事物中强化幼儿语言基础训练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

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例如冬天,教师可在班上的自然科学角里,种植一些白菜头、胡萝卜根。萝卜挖空后,可在里面种蒜,上水后撒上小麦等,让幼儿仔细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嫩绿的叶子”,“绿油油的麦苗”。

在下雪天,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一团团飘落下来的。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带领孩子们充分欣赏生活中、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然后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对周围事物的感知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强化语言训练。

二、科学合理地选择语言教学内容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如:小班可选择“我的家”、“扮演爸爸、妈妈”、“玩具展览”;中班可选择“能干的手”、“有趣的书”。大班可选择“生活中的数字现象”、“钱币”等。这些来自于幼儿自身及日常生活的内容都是孩子相当熟悉的,通过老师的合理组织和引导,能让幼儿在回忆相关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综合处理有关信息,加以整理组织成较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同时又引导儿童对自身及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加以关注、概括和交流。当然教师也可选择幼儿可以理解的社会信息为教育内容。如:“天气预报”、“交通规则”等能让幼儿感到新奇的内容,由于新奇,孩子们极愿表达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也常常为之引发热烈的讨论,甚至争论。这类语言活动不仅使儿童的语言得到发展也使其社会性情感得到完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