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如题所述

【篇一】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
1.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 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 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 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6. 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7.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 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6. 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7.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8. 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
9. 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10. 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要点归纳
1. 角:像红领巾、三角板、钟面等实物上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角。
2. 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 角的特点:一个顶点,两条边(两边是直的),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4. 用直尺画角的方法:画角时先确定一个点,用直尺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5.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6. 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
7. 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画一条直线,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所画的直线重合,直角顶点与所画的点重合,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画完直角要标上直角符号。
8.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9. 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篇二】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与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知识要点归纳
1. 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
2. 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的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3. 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实际表示的意义: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4. 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5.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6. 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7. 乘法与加法、减法的关系:乘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简便形式,而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相反操作。
8. 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
9.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的先算乘法,再加不相同的部分;乘减的先算乘法,再减去多算进去的部分。
10.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11. 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知识要点归纳
1. 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 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 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
4. 用推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知识要点归纳
1.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借助钟面认识时间单位“分”,知道1时等于60分。
2. 结合直观演示和操作,知道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
3. 初步认识几时几分(5分5分地数)会读写几时几分和几时半。
4. 会运用时间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