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创伤愈合的过程

如题所述

1. 伤口早期变化:在伤口发生后的数小时内,局部组织可能出现坏死和血管断裂引起的出血。随后,伤口出现炎症反应,包括充血、浆液渗出和白细胞聚集,导致局部红肿。最初,白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之后转变为巨噬细胞。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迅速凝固形成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这些结构有助于保护伤口。
2. 伤口收缩:大约在2到3天后,伤口边缘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使伤口缩小,这一过程在大约第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有助于减少创面面积,其程度受伤口位置、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伤口收缩主要由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引起,与胶原蛋白无直接关系,因为收缩发生时正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期。
3. 肉芽组织增生与瘢痕形成:从第3天开始,伤口底部和边缘会生长出肉芽组织以填补伤口。毛细血管以每天约0.1至0.6毫米的速度增长,通常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不含神经,因此无感觉。从第5或6天起,纤维母细胞开始产生胶原纤维,之后一周胶原纤维的形成非常活跃,之后逐渐减缓。随着胶原纤维的积累,瘢痕逐渐形成,大约在伤后一个月完成。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4.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创伤发生后的24小时内,伤口边缘的基底细胞开始增殖并向伤口中心迁移,形成单层上皮,覆盖在肉芽组织上。当这些细胞相遇时,它们停止迁移并继续增殖、分化,最终形成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上皮再生至关重要,因为它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不能及时填补伤口或形成瘢痕,上皮再生会延迟。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可能需要切除,因为它可能阻止上皮再生。对于较大的伤口(一般认为直径超过20厘米),再生表皮可能无法完全覆盖伤口,这时可能需要进行皮肤移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