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焦作一元理发店,36年不涨价,店主此举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因为一元理发师王师傅想为人民服务,这么多年了经常有人叫他涨价,他说坚决不涨价,他打算服务到底。

这个老板王师傅最早开始理发的时候是5分钱,然后涨到1毛,5再涨到一块钱,从1985年开始以后,他就没有涨过价了,整整36年了。

现在我们剪个头发多少钱最便宜的都得20几,现在想要在城市里面找到一个十几块剪头发的都比较难了。还有一个十元的快件,这应该是在城市里面最便宜的了吧。

王师傅的这种善良和淳朴让人感动,想想一元现在能做什么,什么事情都做不到,可是却可以理一个头发。来王师傅这里理发的都是周边的村民,有些从十里八乡过来剪头发。

王师傅称:这是自己的房子,不用出房租,来理头发的人,感觉到舒服就行,痛快就好。


在最忙的时候一天帮80个人理发,从早上清晨6点到晚上9点,王师傅说累得他腰疼腿疼。不过看到大家来这理发店理发舒服,他就很满意了。

王师傅太有爱心了,一天剪80个,从早到晚都没有的休息,最后只有80块,可是他却非常的开心。他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动容。

一元理发师王师傅让这座城市变得有爱心,变得更加的温暖。来王师傅这理发的,据他说有老的、小的、瘸的。还有很多身体不舒服,没有办法出门的老人,他都上门为他们服务,收费也是一元。

真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要多宣传这些正能量,让大家知道世间还有这么多大爱。

而不是让那些自私自利各种负面消息占据我们的网络,我们的生活。

这让我想起了三元的“拉面哥”,也是这么多年来他都没有涨过价,希望让大家能够吃到便宜的面。

三元“拉面哥”,因为他的善良在网上爆红,这是多么正能量的事件,可是爆红之后却有很多人接着去消费三元的“拉面哥”,每天围在他家的门口和拉面的地方,围得水泄不通,各各种各样的跟拍围堵,还在他门口进行粗俗直播的网红。

这些这负面的消息慢慢的掩盖了这些正能量。也导致他的老顾客没有办法再享用三元的美食。

慢慢的这些流量就被带偏了,大家看到的是正能量吗?

已经不是正能量了,各种怀疑猜测,加上这些个牛鬼蛇神。这一场流量并没有给三元拉面哥带来多大的好处,反而容易让他失去自己的初心。

我们看到的只是牛鬼蛇神,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不断的消费拉面哥过度的曝光,也让拉面哥的生活受到了影响。

三元的“拉面哥”,这样的状况值得大家警醒,也希望一元理发师王师傅不会被流量给消费。

也希望“一元理发师”王师傅走红之后,大家不要去消费他,让他能够好好的为周边的十里八乡理发。

王师傅会以这么低的价位理发。本来就不是冲着赚钱去的,王师傅只是想为这个社会做一些贡献。在火了之后去消费王师傅反而会增加他的压力,不仅让他的老顾客没有办法享受一人理发,而且王师傅今年也76岁了,太多人跑去他的店铺理发,他的身体也会吃不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3

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城北边,方圆十里八村的乡亲,只要一提起理发,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小朱理发店去。”

小朱理发店店主叫王成俭,是博爱县柏山镇下期城村村民,50多年前在本村开办了理发店,至今生意越发红火。从最初的几分钱,到后来的几毛钱,再到如今的一元钱理发,王成俭理发的收费标准一直远低于同行。

坚持25年一元理发

王成俭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小朱”,其实王成俭原本不叫这个名字,他的小名叫小柱,只是下期城村姓朱的人多,村民们叫得时间长了,便将小柱叫成了“小朱”,而王成俭的小小理发铺也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小朱理发店”。

王成俭13岁起,便跟着师傅挑着理发挑子走街串巷边学边干地为村民们理发,师傅经常对他说:“乡里乡亲的都不富裕,咱宁可少挣点,也不能挣昧心钱。”在师傅的谆谆教诲下,王成俭一干就是54年。

每天早上5点多,王成俭便起了床,洗漱之后,不到6点就来到了自己的理发店门前,可是总有村民比他来得还早。王成俭打开门走进不足10平方米的理发店,在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两张长凳上已坐满了等待理发的村民。推刀、剪子、梳子……

王成俭熟练地操作着各种理发工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就这样,除了中间吃饭时间,王成俭一直干到晚上11点,1天至少要为100多位村民理发。

而这54年来,推刀、剪子、磨石、磨刀布等理发工具也不知换了多少,但他谨遵师傅的教诲,理发的价格从最初的五分、一角、两角、五角一直到1991年的一元就定格下来,再也没有变过。现如今,周边的理发店理一次发都是五元、十元,可他依然坚持一元理发。另外,染发、烫发也是周边理发店定价的一半。

曾经有同行因为理发的价格来找他,说他影响了同行们的生意,还有人脸红脖子粗地吵着要他涨价。儿媳妇也劝他:“咱也涨价吧,要不每天白磨手,挣不了个钱。”王成俭说:“有多少钱是个够?生活能过得去就行啦!”

因为他要守着师傅对他的教诲,他想让更多人得到他的善心帮助,让更多低收入人群享受他的理发技艺。

小小理发店成课堂

开店几十年,王成俭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顾客理完发后满意而归。工作中,他总是认真研究每位客人的头型、脸型,想着如何给客人理一个满意的发型。伴随着咔嚓咔嚓的剪刀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一双巧手上下挥舞……几分钟后,迎来的便是客人的满面容光。

听说没有王成俭理不成的发型,村里有些小青年就不服气,专门来到小朱理发店试试王成俭的手艺。可不管是毛寸、板寸、圆寸,还是平头、分头,到了王成俭那里都成了小菜一碟。

这下村里的时尚小青年可真是服了,没想到在这小小的理发店,理出了他们满意的发型,并且只花一元钱。王成俭在理发时,还不时地向乡亲们宣传国家政策和国内外新闻,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正是小小理发店,政策小课堂。

如今,小朱理发店的名气越来越大,来理发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里也逐渐成了周边地区的一个“信息集散地”

谁家的小子到娶媳妇的年龄了,谁家的姑娘还没出嫁,听得多了,热心的王成俭在其中又发现了很多“商机”:他义务当起了“红娘”,为大龄青年免费牵线搭桥,几十年来,经他介绍的夫妻达上百对之多,被乡亲们传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捻不了几根钉”,王成俭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于是,他开始培养徒弟,几十年来,他培养了几十个徒弟,连儿媳妇也是他的徒弟,已经跟着他理发十几年了。

他不仅把全部的手艺倾囊相赠,而且要求徒弟们恪守人生底线,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基础上,多奉献,多做好事,多传播社会正能量。

理发匠的奉献人生

王成俭不仅在理发店里只收乡亲们一元钱,还坚持上门为残疾人、困难户、孤寡老人义务理发。80多岁的张石义患病多年,参加过朝鲜战争,已卧床多年了。为他理发,王成俭从来不用叫,到老人该理发的时候,他就会拿着工具上门服务,理完发就走,从没收过张石义一分钱。

“前些年能动的时候,我就去小朱那儿理发,这些年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都是小朱定期来我家里给我理发,我真是不知道该咋感谢他。”张石义激动地说。对此王成俭却说:“对生活困难的人,一元钱也是钱,我少挣一点,他就会省一点,乡亲之间需要互相帮衬。”

由于王成俭理发技艺高超,从给满月婴儿理胎毛到给快去世的老人理最后一次发,方圆十几里的村民都会请他去。

王成俭说:“很多乡亲在我这儿理了几十年的发,跟我都成了老伙计,我给他们理最后一次发时,他们在理发店里与我谈笑的画面总会浮现在眼前,可以说,很多乡亲在我这里理了一辈子发,我是在用理发这种方式,与他们相识,与他们交往,与他们告别……”

他说:“理发50多年,一元理发我坚持了25年,在有生之年,我还要坚持下去!”五十多年的光阴,在王成俭手指与剪刀间流逝。

王成俭感慨地说:“我文化水平不高,只是个理发匠,对社会没作啥大贡献,就想出点力,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乡亲们不出远门就能理个便宜发!在我有生之年,要把理一次发只收一元钱的事业坚持到底。”

结语

从事理发行业54年,他靠技术和诚信赢得口碑;为了坚守师傅的教诲,他一元理发坚持25年。没有激荡人心的豪言,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有的只是一个为群众低价理发的信念。

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是不普通,作为一名理发师,他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容貌的改变,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正能量。

第2个回答  2021-03-23

因为房子是自己的,不用交房租,所以36年不涨价。

河南省焦作,博爱县的“理发哥”开始崭露头角,这个大哥更厉害,据说三十六年不涨价,一直坚持一元理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从事了理发行业,经过了解,从1962年开始干理发,干到现在,从当时的5分,1毛,1毛5,2毛这样一路涨过来,中间也曾有人介绍他去国企上班,他因向往自由而没有同意。

博爱县下期城村,1元理发店36年不涨价!店主王师傅笑称:“自己的房子,不用出房租,老百姓来的时候舒服就拉倒,痛快就行”。

一元理发店

由于对于理发行业颇有兴趣,每次给顾客理完发后都感觉比较有成就感,这是他最大的动力。当时那个年代,没有电吹风电动理发刀,全凭手艺,刮胡子可是一门技术活,每当回想起这些事情,理发哥莫名的兴奋。虽说当年物资并不丰富,但他凭借自己吃苦耐劳,以及钻研,生活得还不错。

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涨到了一块钱,那时候一天就有七八十块钱的收入了。也就是从涨到一块钱以后开始,再也没有涨过价,直到现在一如既往。盖房娶媳妇全部靠自己努力所得,家人在那个年代也很难有能力帮助到他,他还觉得自己很幸运。

不少邻居以及亲朋好友劝他涨价或者改行吧,甚至调侃他一元理发够不够成本的时候,理发哥笑着回应,哪能不够本啊,理发的铺子是自己的,不用掏房租,水是大队里给的,也不用掏钱,就是用一点电,为人民服务,不说代价,啥都不说,只要老百姓来的时候舒服就拉倒,痛快就行。

近些年来物价飞涨,原来同他一样的理发店都已经涨价20元甚至30元,也有一些老人坚持10元不来年不涨价的,而他已经将一元理发刻在了心里,这辈子没打算在涨价了,除非自己干不动了,那这个店也就完成了他的使命。

最美志愿者

几十年来理发哥受到了很多荣誉以及邻里的赞扬,也帮助了不少苦难户走出困境,将自己的一元理发事业做到极致。我认为他也是成功的人士,他的成功不在于多挣多少钱,在于心理的满足,在于他人的和谐共处,或许这就是他的道理,贵在坚持。

当然这种做法很多人并不支持,因为价格低廉,有人还会表示对市场经济有冲击,影响到其他的店铺。这个小本买卖的理发店真的能够对动辄几十万好话的发廊和美容美发连锁店造成冲击吗?如果真的有影响,那也是他们的模式有问题罢了。

他坚持自己的初心,一元理发或许很多人嫌弃其环境不行,服务也没有豪华理发店周到,但是这个价格足以表明了其就是象征性的收费,是对那个时代现存服务的坚守和延续,他也是平凡生活中伟大的一位。

大公无私

大公无私并不是说没有一点私,而是能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能够先集体、先国家、先社会,后个人。

他们知道大河无水小河干,他们知道通过在实现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去实现个人利益。集体、社会、国家是个人实现自我利益和价值的平台。同时又为个人提供各种保障。

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就没有集体、就没有国家,甚至不会有家庭的存在。如果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自私自利各顾各,那么集体就要散,国家就要败,社会就会一团乌烟瘴气。

大公无私是社会主义新风尚,没有大公无私,社会主义就搞不成。这就是社会主义为什么要斗私批修,弘扬大公无私精神的缘由。

自私自利,贪德无厌是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裹脚布。若自私自利,贪得无厌盛行,说明资本主义已深入骨髓。

只有提倡大公无私,社会才能少了许多矛盾、许多争斗,社会才能和谐,人民才能幸福,国家才能强盛!

第3个回答  2021-03-22

 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北红场街的人们谈论理发时,十里周围八个村庄的人们总会想到一个不起眼的理发店-“小竹理发店”。这家理发店前没有招牌,没有响亮的扬声器,它依靠人民的声誉和数十年的诚实管理。 “一元美发师”王成建已经36年了,他一直把理发的价格固定在1元钱,而且从未改变过。他还坚持要拜访残疾人,有需要的人和孤独的老人。

50多年前,焦作市博爱县白山镇下起城村的村民王成建在他的村子里开了一家理发店。远远低于同行。他用1元钱理发了36年,他的帮助,善行,诚实守信感动了我们每个人。商店的老板王师傅笑着说:“您不需要租用自己的房子。当人们来时,他们会在舒适的时候被拉下来。只要有空就可以。”前几天的“ 3元拉面哥”,今天的“ 1元理发师”,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收取的利润微薄,但他们仍然坚持几十年不涨价,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善良和简单。感动像他们一样的奉献精神和无回报的精神值得学习。

许多人可能令人难以置信。现在这个社会仍然有一个理发店,在那里你可以花一美元剪头发。大家都知道这笔钱现在已经非常少用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您无法花一美元购买任何东西,更不用说剪头发了。在许多大城市,剪头发要花费数十美元,有时剪得不好,这会使顾客感到不满意,但他们必须为此付费。而这位来自河南的理发师很善良,他没有出名或赚钱,他坚持自己的信念。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在为客户减少一美元的毛发,而且该国的价格比同行的价格要低得多。但是他坚持了这么多年,他非常乐于助人和非常有爱心。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很简单,但是他们不想通过筹集资金来改善生活。他们思想更加开放。

他认为,只要客户对他的工艺感到满意并认可他的工艺,他就会更加高兴。尽管他们的收入相对较少,但他们的善良和朴实的性格也会打动人们,而正是由于他们拥有这些善良和朴素的性格,他们才会受欢迎。许多其他地方的顾客会故意开车去河南,看看这位理发师的举止。在采访中,他说他只希望顾客批准他制作的发型。他很满意。他不要求财富。他的善举不偿还的精神值得学习。

第4个回答  2021-03-22
因为店主年纪大了,没有赚钱的欲望,而且过来找他剪头发的都是老客户,年纪都很大了,他也不好意思再涨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