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的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

如题所述

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还会影响到一个家族好几代人的成长。家风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家庭的语言环境、情感环境、人际环境和道德环境上。在日常生活中,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对塑造孩子的性格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对培养孩子的品质是一本无字的典籍,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会影响孩子世界观、人生观、性格脾气、道德素养、处事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孩子的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8
家风是包罗文化密码的中国书本,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建设、传承,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庭的现状与未来、一个民族的传统与创新。家庭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风的好与坏,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家风,家庭成员往往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财富观。好的家风,应该成为一种信仰。

把好家风当成信仰,既要言传,又要身教。言传身教出自南朝范晔的《后汉书・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意思是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会接受你的教化。言传和身教二者之间,身教重于言传,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诗人纪伯伦曾说:“如果父母是弓,孩子就是搭在弓上的箭。”孩子射向哪里、将来成就如何,无疑都会受到父母这张“弓”的影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因而,父母应如“君子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让家风成为一种信仰。

把好家风当成信仰,既要有“训”,又要有“暖”。“训”是指家训,是家风凝练成的文字,是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严格约束家庭或家族的行为规范。“暖”,相对于“训”而言,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宽容、理解。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这样一则寓言:在风的家族中,北风和南风一直较着劲儿,他们都觉得自己比对方厉害。有一天,他们比赛看谁的威力大,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先刮来一股凛冽的冷风,想通过更大的风把行人的衣服吹掉,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比以前更紧了。稍后,南风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感觉到了春意,开始解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南风法则”。它告诉我们――没人能拒绝温暖的力量。古人云:“得人心者得天下。”白居易也曾说过:“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如果说严于管教是培育好家风的基石,那么以情动人就是延续好家风的保证。“训”和“暖”,二者不可或缺。因而,父母应严而有格、爱而有度,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好家风成为一种信仰。

家风是一家之风范,是塑造孩子的熔炉。“正确的教育是我们幸福的晚年;不好的教育是我们将来的苦痛、辛酸,是我们对其他的人们和整个国家的罪过。”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一语道破家风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道破家庭教育与国家建设的关系。国家就像一棵枝叶如盖的大树,家庭就像树上千千万万的绿叶,只有让好家风成为一种信仰,绿叶才能历久弥新,大树才能生机勃勃。
第2个回答  2021-03-16
家风是一个家庭成长环境的文化道德氛围,同时也是人们素质的一种表现
家风的影响对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养成,和在社会待人处事的方式,都有巨大的影响

坏的家风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他会在道德水平上丧失原则,我对他的做事原则造成不可逆的扭曲,他会为自己的自私而找出各种理,也会为自己的不择手段,而披上合理的外衣
家风其实是一种道德力量,它本身可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可以让一个人在正确的路上越走越远,如果是坏的家风,只会让自己自尝恶果
第3个回答  2020-11-18
一个家庭的家风如何跟的家庭经济能力没有关系,关键是看父母能否做好榜样,家风才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财富,能够陪伴孩子一生。

家风好坏,决定儿女成败,父母能做到这些,孩子将来差不到哪去!

1.孩子情商的高低取决于父母的沟通方式

能够培养出高情商孩子的家庭,父母往往都不会责骂、吼叫孩子,而是采取鼓励、称赞的手段,将孩子培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父母的责骂只会使孩子成为“刺猬”,既胆小自卑又暴躁易怒。

2.学习氛围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的习惯大多都是通过模仿家长养成的,父母有洁癖,孩子通常也会非常爱干净,学习也一样,如果父母从小就给孩子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孩子自然也会享受阅读的乐趣,家长天天捧着手机打游戏,孩子自然也就沉迷手机。

3.孝顺是不能忘的最好美德

在学知识前要先学会做人,一个人如果连孝顺都做不到,那么父母也就不用指望孩子长大后能成大气了。但是孩子是否会孝顺取决于当父母的对老人的态度,只有做父母的尽心尽力照顾老人,孩子才能学会感恩父母。

4.独立是孩子成长的必备课程

现在的家长因为宠溺孩子,基本都喜欢大包大揽,但是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因此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我空间,让他们学会独立,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事事插手,独立的性格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成败的根本,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基础打不好,大厦千顷也在一瞬之间。因此父母们千万不要忽视了家风的重要性,毕竟孩子最初的性格养成还是由做父母的决定的,想要孩子成才,就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13
为人父母也要考试

“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的这句话,真是让人不想不知道,一想吓一跳。

的确,从古至今,生孩子是本能,是代代相传的习惯成自然。

但是,“养育”孩子却是另一码事。

2019年4月在中国上映的电影《何以为家》中,一开头就见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在法庭上控诉他的亲生父母: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观众很好奇,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善良的男孩当众说出这么“大逆不道”的话?

他有怎样的父母?家庭环境如何?

赞恩说,在他十二年的记忆里,他“只记得暴力、侮辱或殴打,链子、管子、皮带”,“听过的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婊子的儿子’、‘滚,你这垃圾’。”

我们为小男孩赞恩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同情和悲哀,同时对那对生而不教、生而不养的父母感到极度反感。

一对不合格甚至糟糕的父母,是孩子一生都抹不掉的阴影。

赞恩的悲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原因导致,加上父母根深蒂固的“多生孩子”的执念。

然而,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丰裕,多生孩子的观念也不再占主流,那为什么还是会频频出现家庭悲剧呢?

归根到底,“养”孩子的条件基本满足后,“教”孩子的道路仍然十分漫长……用我的话来说,就是良好的家风没有建立起来。

为人父母最好还是多接受一些考试,只不过这个考试是自发的,是父母自己去发现考题,自己寻求解答的方式。

一名合格的家长,是从他意识到自己需要不断学做家长那一刻开始的。

家风是孩子的一张名片

严格讲,生了孩子,只代表一个人拥有为人父母的身份,但绝不代表他具备为人父母的能力。但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觉得养育孩子很简单,跟抽烟喝酒烫头差不多,这是相当可怕的。

也正因此,我们才在网络上频频看到,父母只顾玩手机无视孩子溺水身亡,父母放任两三岁的孩子在马路上玩滑板车而酿成惨剧,某小区十五六岁的熊孩子坐电梯时把1到20层按了个遍,中学生与父母爆发冲突后轻生,儿子因争家产殴打父母……种种悲剧,让人看了心痛,心寒。

这些悲剧的背后,往往源于家风出了问题。

家风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是这个家庭所有成员都认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家风,表现出来的是家庭的规矩,背后蕴藏的是这个家庭的文化。

古代的家风,往往经历好几代人的薪火相传,是几辈人积累下来的家族文化,但对现代人来说,不必是庞大的家族,小小的三口之家就能形成家风,也用不着好几代人的积累,两情相悦的夫妻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建立家风。

我们现在谈起家风这个词,基本上是用它正面的意思。但实际上坏的家风也是家风,父母浑浑噩噩、麻木不仁,这是盲目的家风,父母价值观偏差、行为乖张,这是败坏的家风。

无论好与歹,家风都是一个家庭的名片,是贴在孩子身上一辈子的无形标签,孩子进入学校、踏入社会,别人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个标签。

也就是说,家风实质上决定了孩子在别人眼中的位置。

因为,一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行为习惯,根源于原生家庭的环境,也就是家风。这些东西,决定着一个人的成长,也决定了他展现给这个世界的基本面貌。

家风是空谈吗

中国人喜欢空谈,也讨厌空谈,“空谈误事”常常被拿来讽刺人高谈阔论而没有实际意义。

有这样一群人,谈到家风,他们会觉得虚无缥缈,觉得是空谈,不切实际。

他们喜欢实在的东西。

他们普遍注重生养,却往往忽略教育。给孩子住好房子、坐最好的车,吃山珍海味,穿漂亮衣服,玩最贵的玩具,这些都是养。培育高尚的人格,提升一技之长,这是教。教当中,提升一技之长又比较实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能产生实际回报的,因此受重视;而所谓高尚的人格,他们会觉得虚无缥缈,往往忽略不顾。

可是,多数家庭悲剧,恰恰是源于人格出了问题,恰恰是他们认为虚的东西在起作用。

当不了银行家的孩子顶多失去一份高薪工作,但暴戾的、自私的孩子就有可能因这种性格贻误终生。

家风,是解决根本问题。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根本。惟有根本牢固了,才能开枝散叶;惟有先拥有健全的人格,所学得的技能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家风,是实实在在的,是生活里的点点滴滴。

有一天清晨,孩子看见你坐在阳台上读书,他会爱上阅读,这是家风;

孩子看见吸烟少年,知道主动远离,其实是因为你一直在坚持戒烟,这是家风;

孩子乘坐地铁主动给老人让座,也许是因为每天在家里目睹你孝顺双亲而受感动……

家风,既是孩子的教育,更是父母的自我修炼。

网络上很流行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这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想说,树立良好的家风,便可以慰藉孩子的一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