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历史起源

如题所述

春节的历史来源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中国人过春节已有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的历史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起源
春节的起源时间不详,学术界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假说,如“源于腊祭或蜡祭”说,“源于巫术”说,“源于鬼节”说等,但证据尚不充分。从历法的角度看,春节是一年之始,备受关注,称为“三元”、“三朔”,最终演成“元正之嘉会”。从节俗角度看,“年”的最初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物生长周期称为“年”。后来,“年”逐渐演变成岁的代称,有了岁与年的概念,自然会产生过新年的习俗。所以,春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
二、新年的形成和发展
年节的日期在各朝代有所不同,夏朝定在一月初一,商朝定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定在十一月初一,秦朝定在十月初一。汉代初年沿袭秦制,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实施太阳历,又恢复了“夏历”,以正月初一为岁首,把二十四节气纳入历法。后来历朝历代虽对历法有所修改,但大体上仍基本以太初历为原型,以夏历的孟春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此规定一直沿用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后,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把公历1月1日定做“新年”,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作“春节”。1949年9月27日,在中国共产党主持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使用“公历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俗称阴历年,并规定春节放假三天,让人们热烈庆祝农历新年。
三、新年习俗的形成
先秦时代,新年习俗还处于萌芽状态。唐代新年习俗发生裂变,逐渐从祈报、迷信、禳除的神秘气氛中解放出来,转变成娱乐型、礼仪型的节日。明清时期,新年习俗开始转型,礼仪性、应酬性加强,同时开始注重新年习俗的游艺性。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大年、回家与亲人团聚、祭祖宗、吃饺子、拜年等已经成为炎黄子孙的共同习惯,可谓根深蒂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