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

如题所述

2020年4月,住建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在推动绿色建造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方面提出了推进BIM审图模式,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同时将建筑机器人作为发展研究方向。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大致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建筑信息化1.0(1950-1990年)

建筑信息化1.0代表了建筑设计从传统的手工绘图转变为省时、省力并且更加精确的计算机绘图,CAD应用开始普及。自上世纪50年代CAD技术诞生以来,商品设计、工程设计等设计领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由于计算机价格昂贵,技术复杂,商品化的CAD设备较少。直到20世纪80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工作站的出现,使得CAD系统的性能有了很大提升,与此同时图形处理软件发展也日趋成熟。二维和三维图形处理技术、模拟仿真、动态景观、科学计算可视化等技术应用引发了建筑信息化的第一次革命。

——建筑信息化2.0(1990-2000年)

建筑信息化2.0代表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信息通过互联网得到共享、多项目之间的数据得到互换。20世纪80年代末,互联网的兴起,为人们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极大促进了信息交换和技术交流。互联网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各参与方、多项目之间的数据交换。

——建筑信息化3.0(2000-)

BIM技术的应用推广,代表了建筑信息化进入了3.0时代.BIM的第一款软件模型出现于1980年代初才开始出现,但由于早期软件运行所需的硬件价格非常昂贵,限制了相关技术发展应用。1984年,ArchiCAD的Radar
CH提供了可以在个人电脑上运行的BIM软件。

21世纪初,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快速发展,BIM逐渐引起市场普遍关注,BIM的标准体系开始建立,使得BIM技术日趋成熟。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业发展趋于个性化、定制化、集约化,逐步实现产业链条上下游数据、信息的共享。

与此同时,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建筑机器人、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与BIM技术结合,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市场进一步重构。

BIM推广仍为工作重点,建筑机器人成为新研究方向

“十三五”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建筑业信息化转型,其中BIM技术成为十三五建筑业重点推广的五大信息技术之首。

根据住建部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中,应用BIM工程数量为1540个,同比增长18%。其中,北京市应用BIM工程数量最多,为553个。

2020年4月,住建部印发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2020年工作要点》,在推动绿色建造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方面提出了推进BIM审图模式,推动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同时将建筑机器人作为发展研究方向。

目前,我国在建筑机器人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高层建筑外墙清洗和建筑施工自动化安装方面,如江西理工大学研发的高楼幕墙清洗机器人、863项目下的室内板材安装机器人等。未来全球技术向工业4.0迈进,建筑机器人将成为建筑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

BIM+装配式建筑推动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具有工程质量好、施工效率快、人力成本低、环保节材等优点。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根据《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

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运维等阶段,能够有效提高设计效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施工水平,优化工序和成本,提升运维能力。

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建筑信息模型(BIM)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2-02
建筑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发展具体内容是什么,下面中达咨询为大家解答。
一、提升改造我国建筑业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突破口。据1999年英国Latham报告指出,英国建筑业在5年内,通过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新的方法,加强培训等可节省约30%的建筑项目成本。根据建筑在线网(www. bulid-online. com)的调查结果显示,通常由于丢失文件和缺乏沟通使施工成本增加20%~30%,而由于网站的使用英国建筑市场每年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同时施工工期缩短15%。美国的招标网站(www. bidcom. com)和建造网(www. bulidnet. com)都宣称通过将建筑市场带入互联网可以节约30%~35%的项目成本。基于上述原因世界各国都在建筑业信息化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开发与工程实践。虽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增加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显著增加经济效益。正如几年前美国克林顿政府所说:“技术改变着竞争的本质,决定着企业的竞争实力和业绩,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我国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是信息等高新技术重点改造的传统产业,也是提高我国建筑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年产值已达到15000多亿元,根据国外的经验,应用信息技术,仅就工程项目减少浪费和降低管理成本方面,预计每年就可以节省成本达到数千亿元。
二、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信息化现状与特点
1997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的“国际建筑论坛”上,与会的三十多位国际知名专家一致认为,建筑业在过去5年的变革大于前50年,是信息革命给建筑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总起来说就是建筑业信息化,具体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建筑业电子政务;
(2)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
(3)市政公用事业的信息化管理;
(4)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就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建筑业信息化过程中既有共性的经验,也有个性的特点。
共性方面
1、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研究。例如,美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应用,并为建筑业的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美国斯坦福大学早在1989年就成立了跨土木工程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研究中心CIFE (Center for Integrated Facility Engineering)。十多年来,该研究中心得到充分的科学基金和企业赞助,在建筑业信息化方面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工作,对美国乃至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带头作用,也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和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又如,欧盟投巨资组织了ESPRIT(欧洲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战略规划),完成了COMMIT,COMBINE,ATLAS等多项著名的研究项目,发表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各方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2、政府一方面率先建立信息化系统,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例如,发达国家和地区大多数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建筑业的有关企业和个人都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必要的信息,办理相关的主要手续。如英国建立了“中达咨询”和“承包商数据库”,使公众可以在网络上查询政府在建筑方面的法规、政策和承包商的信息。一些国家和地区还建立了政府项目的招投标采购系统(日本、台湾)、建筑项目设计报批管理系统(新加坡)、公共项目的计算机辅助管理(香港),收到了有效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腐败行为的效果。
个性方面
1、在实行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美国通过大型软件公司与建筑业企业有机结合,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比较典型的例子是,Autodesk公司研制的Buzzsaw平台已经成功地用于近65000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另外,类似Buzzsaw平台的还有Honeywell公司的My Construction平台、Unisys公司的Project Center,在实际过程中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2、政府整体策划,分阶段推进,法规保障。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建设领域系统地推进信息化的国家,它的建设领域信息化(建设CALS/EC)是最具个性的举措。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有识之士认识到CALS“是相当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大变革”;1993年,日本产业界派代表团赴美国考察;1995年,政府通产省牵头成立了“产业信息化小委员会”、“生产、采购、运行辅助集成信息系统技术研究组合”、"CALS推进协议会”等组织。负责执行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建设省(现已并入国土交通省)也开始了关于应用CALS进行采购以及建设项目运营的研究,并于1996年5月做出了关于针对公共建设项目推进信息化的决定。按照该决定,公共建设项目的信息化分两步走,即第一步,于2004年前首先在建设省直属的项目,亦即国家重点项目中实现信息化;第二步,于2010年前在全部公共建设项目中实现信息化。这意味着,从2004年起,要想参与日本国家重点公共建设项目,无论是进行工程的设计,进行施工总承包或者分包等,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从项目的招投标、过程管理信息的提交,直到竣工资料的提交,都必须通过计算机网络或电子介质来进行,有关的信息必须是数字化的,还要符合有关的格式等标准。而从2010年起,日本任何公共建设项目都会附带这样的要求。随着2004年的临近,日本的建设CALS/EC的推进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每一步都做得非常扎实。例如,1996年有37个试点项目,到了2000年,一些非试点的工程也已开始大力使用建设CALS/EC的相关技术。目前,基础性的应用研究项目已经完成,相关标准的草案已经相继出台,而大量的试点工程也已经完成,全国上下已经形成了浓厚的建设CALS/EC氛围,一些企业甚至自发地在项目中推行建设CALS/EC方式。
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各有特色。
总的来讲,虽然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建筑业信息化方面走在我们前面,但也还是处在走向实现的过程中,仍然有不少的问题函待解决,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追赶和超越的余地。
三、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和问题
“九五”以来,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信息网络建设开始起步,信息技术应用得到推广。
在电子政务方面,政务信息网络得到加强。“九五”以来,建设系统着力加大了政务信息工作力度,建立了覆盖全系统、全行业的政务信息工作网络,培养造就了一支信息加工、处理、分析的骨干队伍,为政务信息工作向计算机网络化方向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财富。自1995年以来,建设部实施的“金建”工程,联通了建设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开通了电子邮件系统,积累了网络建设经验。各地建设部门以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便民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系统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程度有了提高。另外,全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全国城市规划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四个信息系统,已开始启动建设。
在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方面,信息技术在建筑业得到广泛应用。勘察设计行业CAD技术应用得到普及,甲乙级设计单位计算机出图率达到100%;计算机辅助施工技术(CAC)已在建筑施工领域得到应用;房地产交易、工程招投标、造价、质量检测等行业,普遍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向网络化迈进。
在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方面,招投标信息网几乎覆盖了所有省市,并在全国推行建设工程IC卡管理制度,在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管理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发展虽然较快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建筑业信息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国目前的一些政府和企业的建筑业专业网站,还大多停留在消息披露的层面;项目管理上,业主、设计商、承包商、供应商、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标书制作】实体公司可接急单

一对一定制标书

¥0元

【标书制作】不废标易中标

免费咨询,可接急单

¥0元

工程标/服务标/采购标/技术商务资信

专业老师编制

¥50

资深老师一对一服务

专业团队您放心

¥50

废标全额退款

实体公司售后无忧

¥50

【标书制作】改到您满意为止

一对一定制

¥50

    官方电话在线客服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工程类标书服务类标书采购类标书中标率提升投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