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预算都算什么东西?

如题所述

1、产值报表 产值报表分为两个,一是向自己公司内部报产值,大材(砼,钢筋,砖)用量,本月产值及本月班组工资支出,这部分内容现在不好做。首先是项目部内部配合问题,项目部收料员没有向预算员提供这些数据的职责,要靠自己去问,很烦。也许仓库保管员他们自己向公司报了吧。只是我认为是应该有这么一个环节的。二是向甲方报本月产值,工程款进度申报表。这个按形象节点报就可以了,以前我项目报进度款之前还需要先进行形象节点确认。自己看甲方是如何处理的。

2、内部材料限量领料 这个要求预算员现场算量,对施工现场的材料用量进行限额,及时控制材料用量。这个应该是个双向的工作。预算员提供材料用量,进行控制。然后施工员再反溃一下实际用量,做一个量差表,这样可以复核一下自己算的量,还可以统计出用料损耗之类的。但是现场实际中这个也不怎么好做。一样的,施工员不会主动告诉你这个量,要自己去问,二,现场有时候施工员报多了几方(一般现场一车砼8m3)会直接打到别的地方去。

3、协助技术员进行方案及技术联系单的编制。 施工方案一般是由技术员(项目总工)负责编制的。并交由监理,甲方审核通过,存底做为结账依据。但是施工方案做为结账依据的一种。他的内容也就影响着将来工程造价。所以里面的措词我认为预算员要参与。至少方案上报之前由预算员看一下。施工方案是施工过程中编制的,由甲方工程部和监理审核。这里面存在一个问题,由甲方工程部审核和监理审核,但是却做为结账依据。这就是一个漏洞,甲方工程部对预算工作可能并不熟悉,而监理存在同样的问题,所以,里面会对造价进行影响的措词就不容易发现。而且工程施工过程中报方案,甲方和监理审批不会太严,过的去就行了。不是说他们工作失职,而且由审批流程决定的。所以,施工方可以进行用词研究,同样的事情侧重点不同,表达的意思就不同,更不要说是施工方案了,里面很可能就开始挖坑。用不用得到以后再说,但是坑要挖几个。但是也不要过分,现场施工毕竟还是要按施工方案来施工,写的过份,到时候自己做不到的时候,甲方押着做,是给自己找罪受。举例就不举了,自己琢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