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庄公的三答,三断是什么

望各位帮忙

  “一问三答三断”出自《左传》的《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被打得大败。鲁庄公就要下令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还不行。”曹刿下车看了看地上齐军战车辗过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远望齐军撤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战胜以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崐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他们的勇气已经完了,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但大国难以捉摸,恐怕有埋伏,我看到他们战车的车轮痕迹很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已经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这一层首先交代了战争背景:“十年春,齐师伐我。”仅仅两句,简约明了。然后引入乡人的劝阻和曹刿的辩白,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字为下文写鲁庄公作铺垫,“远谋”二字又为下文描写曹刿的深谋远虑张本,成为全篇文眼。二人的所谓对话,其实也不过一人一句,但是,已经将百姓对鲁庄公的态度、鲁庄公对战争的浅陋认识、曹刿对鲁庄公的客观分析三方面的情况勾勒出来了,也将战争胜负未卜、悬于一线的气氛点染出来了。

  第二层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这一层是“一问三答三断”,曹刿一问,鲁庄公三答,曹刿又三次下断语。庄公一答,已见其鄙,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再见其鄙,未孚民望,则神弗服,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纵观曹刿所言,皆着眼于“民”,其“远谋”可见。“请从”二字为下文张本。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全段只32字,以写鲁方战术决策为主。正面描写战争的只有三句话,“战于长勺”点明战争地点,“齐师败绩”简述胜负迹象,“遂逐齐师”交代大获全胜的结果。而将重点放在曹刿和庄公指挥战斗的情景上,对二人的描写形成对比:“将鼓”“将驰”表现庄公的急躁冒进;“未可”“可矣”表现曹刿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而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结局证明曹刿指挥的正确。本段还非常讲究前后行文的照应,突出曹刿待敌“三鼓”而后鼓,以养我军之锐气,为下文“彼竭我盈”张本,渲染曹刿“视”“望”而后逐,所谓“察敌情”,为下文“辙乱”“旗靡”张本。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

  第一层首先用“即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 “既克”而不知“其故”,足证庄公之“鄙”。曹刿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曹刿所论述的这些原则,在当时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6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这一层是“一问三答三断”,曹刿一问,鲁庄公三答,曹刿又三次下断语。庄公一答,已见其鄙,分衣食,不过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再见其鄙,未孚民望,则神弗服,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63771.htm

第2个回答  2008-10-16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陛下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我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人们。”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陛下去作战的。”庄公又说:“我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都亲自考察,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和齐国一决雌雄了。”

庄公进一步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和陛下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理,遂同曹刿一起带领大军迎敌。
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第3个回答  2008-10-16
庄公一答,已见其鄙,分衣食,不过惠及左右之人而民弗及,是为“小惠”,故民不从。庄公二答,再见其鄙,未孚民望,则神弗服,驳得痛快。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第4个回答  2008-10-17
刿曰:“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