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写读后感

我很急~~~‘~~~‘~~~‘~~答后还有积分送
300字左右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老子阐述的认识论,是人类在认识事物的初期,总是从纷繁杂乱的表象中逐渐提取、集中,此时脑海里的概念是恍恍惚惚的,在这些恍恍惚惚的概念里逐渐总结出一些可靠的信息,此时就是“名”的产生过程。再从集中的认识中不断升华,此时就产生了“知识”。认识越升华就越趋近自然,越趋近于自然就越趋近于真理,此时就产生了“科学知识”。

现在我们所学习的科学知识,与有待揭示出万事万物的本质相比,有如九牛一毛。还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人类去揭秘。

没有听说哪一位大成功者所做的事情是他不爱好的。在爱好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乐趣,有了乐趣就可以废寝忘食,有了废寝忘食的精神才有可能出成果。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同学的成绩非常优秀,高考填报的志愿是“空间物理”专业,他的理想是把卫星送上天。结果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是“微生物”专业,两个专业有着天壤之别,令他大失所望。但是,他必须就读,否则今后就没有参加高考的资格了。他只上了一年就退学了,他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学考上他热爱专业的研究生。通过5年的刻苦的学习,他终于考上了他热爱专业的研究生。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人们不禁要为高考录取工作的呆板而遗憾,不知道有多少热血沸腾的年轻人,由于这种呆板的录取工作而与自己愿意用毕大精力而奋斗热爱的专业失之交臂的。

这种状况终于有所改变了。现在很多大学转专业“门槛”放低了。

复旦大学把全校71个本科专业归入人文、法政、经管、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医学和数学等7个大类,进校第一年,学生就在这7个大平台上接受文理基础教育,然后进入专业教育。复旦的最终目标是不分专业,构建一个文理大平台,学生进校后先接受基础的通才教育,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

这种“再选择”就是一种专业“跳槽”。学生可以从经济学专业转到语言学专业;也可以从文科专业转到理科基础专业。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方法,是一种制度创新,它给学生打开了一片个性化求学的天地。我们常说,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生只有“我喜欢,我适合”,才能读得更好!

学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兴趣是发展之本,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上许多名人,都是因为发展了自己的兴趣,才学有所成。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
“强按牛头不喝水”,旧教育制度的一个弊端就是学生无选择权。学生的个性也无从发挥。这是对人才的扼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会死读书。两年前,曾有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大学生表示如有可能将另选专业。尊重学生的教育选择权,让确有专长的学生转换专业,这在过去是“难于上青天”的事,如今却在复旦等一些大学的教学改革中实现了。
可以说,让学生自由“跳槽”不是一种目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念,就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按照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向往,接受适合的高等教育;让他们充分追求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潜质,在得其所长的同时成才报国。好的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它应该是一片肥沃的土壤,让洒下的种子自由发展,而不是开出一模一样的花。看来,鼓励学生自由“跳槽”正当其时!看来,上海一些大学的这一举措是有探索意义的,值得推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02
我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0-02
《敬业与乐业》读后感
读过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从文中感受至深。今日就与大家共享这篇文章的益处。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意思是说整天吃的很饱却不肯动脑去做事,实在是不行呀。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种懒人却摇头叹道:“难,难!”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大圣人碰着也没办法。这篇文章征引儒门这句话就是要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去劳作。“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对于懒人是要彻底讨伐的,万不能容赦的。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年轻人,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工作呢?
第一要敬业。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消化粮食的机器,自然个人因自己的才能去认定一件事情去做。把自己的工作当成是一件神圣的事,既然神圣就要可敬。总之,人生在世,要天天劳作的。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诀便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
第二要乐业。“做工作好苦呀!”这种叹息声,无论任何人都曾经说过。“做工作苦难到不做工作就不苦吗?”反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喝酒,去游玩等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而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降生到死去,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置起来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了的。只有从劳动中寻找快乐工作起来才有积极性才有最极致的成果。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丧着脸去做和快乐的去做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
但凡工作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用乐观的心态去做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渗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职业总离不开奋斗,一步一步地去奋斗,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增加。第三,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缺了无限烦闷。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说知道这件事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比不上乐意去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