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怎么办?

有人说人:如果饮食量也很正常,但很胖,是因为脾湿

首先,夏季多湿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阴阳转化的一种正常偏性。“春温夏热秋清凉,冬气冷冽令指长”。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已经适应了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所以在暑湿季节,只要规律生活,湿邪不会给人造成多大的问题,随着季节的变化,湿邪自然就会消退。

其次,部分人需要通过食疗来去除体内的湿邪。对于湿热邪气如舌红苔黄腻,头脑不清醒,口粘、口苦,口渴不欲饮,大便粘滞不爽等症状可以喝生薏米和绿豆粥,或吃西瓜;湿气重的人则需要注意不要简单祛湿,还有注意同时调理肠胃才能根本解决问题。

对于湿邪严重的如舌淡苔白腻,头蒙如裹,口不渴、脘痞、腹胀、四肢困倦重浊、大便溏泄等症状可以用葛奕汤,不但能去除湿热和湿邪而且对健脾胃都有不错的效果。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的湿邪通过食疗不能缓解的话,需要到医院就诊。尤其是有消化道慢性疾病的人,夏季的湿邪阻遏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后,如果诱发原有疾病加重更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扩展资料

脾湿病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症状: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应适当多吃些薏米(可熬粥)、冬瓜、苦瓜、红小豆类食物,以祛痰湿。每天用艾条熏足三里、天枢和神阙(肚脐部位)、中脘等穴位,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每日半小时左右。此方法若持之以恒,效果将十分显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脾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健脾祛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04

第一,少吃刺激性强的食物。夜幕降临,很多人喜欢晚上的时候去吃夜宵,一般都会点一些油炸、烧烤、麻辣的食品,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会增加患有脾湿的几率,这些食品会严重刺激脾部,造成消化系统负荷过大,最终脾部代谢困难,湿气较大。

第二,多食五谷粗粮、鱼类和蔬菜。五谷粗粮中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而这些膳食纤维又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鱼类及蔬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也是人体健康的必备品,多吃这些食物可以有效改善脾湿情况。

例如五谷粗粮里面的小米、豆类制品和八宝粥,蔬菜里的油菜、山药,鱼类里面的黄沙鱼、鲈鱼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长期食用可以健脾养胃,调理脾湿效果明显。

第三,薏米红豆汤。薏米和红豆可以消肿、治疗湿气,薏米红豆汤是天然的祛湿良品。将薏米以及红豆用水浸泡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熬煮,先大火煮开,再关火放凉,再开大火加入适量冰糖煮沸即可,每天多喝一些,缓解脾湿作用十分明显。

第四,饮食有规律。现代人由于工作和学习关系,一日三餐都不规律,早餐不吃,其实这样对脾有很大的伤害,会导致脾功能的紊乱,长期下来就会出现脾湿的状况。因此务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坚持每天早起一点吃早餐。


脾湿的鉴别诊断:

脾虚: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

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2
出现这些情况,要考虑的方法重点通过健脾祛湿的方法,补泻兼施,通过健脾胃达到祛湿的目的,另一方面也通过健脾胃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达到补益身体,补益气血的目的。

如果滥用滋补,反而会出现胃胀上火、舌苔厚腻、苔黄燥热的现象,而大部分的健脾为主助运化的药物,并不会出现这类的反应。

常用的中药比如党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神曲、白豆蔻、木香、砂仁等。

通过饮食运动的调节也非常重要,适当的保持饥饿感,有助于调动脾胃的功能,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增加身体能量的消耗,有增强脾胃的功能。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更多中医科普,点头像关注郑医生,有疑问可以私信……
第3个回答  2020-09-18

脾湿会影响消化功能,容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四肢冰凉的情形,甚至会造成水分滞留,形成水肿。事实上,现代人脾虚的很多,到了湿热季节更会觉得浑身不舒服。要去湿热、消水肿、减肥,可以多吃冬瓜、丝瓜、苦瓜、莲子、红豆、薏仁、山药等去湿利尿的食物。尤其薏仁、红豆则是清除体内湿气的好帮手。薏仁可以去湿气、消水肿,健脾益胃。红豆也有利水消肿、健脾胃的效果。煮的时候多加点水,可把汤汁当水喝,薏仁红豆粒则当饭吃,不仅健脾、祛湿,还可以养血(注意,煮水时红豆别煮破)。而且又湿又热的天气最容易中暑了,要把体内的湿热之气排出, 一定要多喝好水,这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赶走湿气的3种途径。第一,补脾,脾胃好了运化水湿得利,湿气自然代谢掉;第二,利水。通过作用于小肠经,利尿,把湿气排走;三、打开汗腺,身体水湿也可以通过汗液排出(运动或者喝姜枣膏散寒除湿)。 

脾湿,湿气重,宜吃烙饼,烙饼烤焦,水份蒸发了,云湿气,或者馒头片烤焦黄。脾受伤,内湿,宜吃馒头干,硬但好消化。不吃不代表健康,要吃对,小米粥,暖胃。锻炼是为了身心放松,剧烈运动时一般肌肉会紧张,心情随之紧张,锻炼不会有效果。汗是津液,是营养,血气不足加上运动挥汗如雨,只会更伤人。身体湿气重,血液不够,肺怕凉,所以影响肺,所以气不够用,所以会想要深呼吸或叹气。胃凉就会胀气,应该多晒太阳,推拿肚子和背,吃地里长的食物,土豆,红薯,小米粥等。治疗方法:艾灸,拔罐,推拿。中脘穴:轻轻点,一点点渗透,会有点点疼。效果:修复血液
水分穴:推拿,养脾。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脾湿的原因

  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病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脾湿症状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脾湿的 调养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天枢(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神阙(肚脐部位),气海(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等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此法最具成效,已有多人验证,每日需时不长,最多30分钟,不过一般人难以持之以恒,因为至少要三个月才小有成效。吃药可吃参苓白术散(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每月七副。另外饮食上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每天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一年之后可彻底根除脾虚胃寒的毛病。

  饮食

  饮食: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鲜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湿降浊的功效,同时能适应于湿脚气,症见足胫浮肿麻木,沉重无力,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大便不畅.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等属于湿浊内盛有上症者.
  〔材料〕鲤鱼一条、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红枣3个、生姜3片.
  此汤治症乃因湿浊蕴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湿为主.汤中鲜竹笋性凉,味甘、微苦,其补益力虽逊,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开膈消痰、通利2便之效,使痰湿秽浊之物从大、小2便排出,尤适于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轻身,配5竹笋既可增强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湿热、健脾利水;眉豆、鲤鱼所含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1等均甚丰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汤品清香可口;生姜性温味辛,既能辛散水气,又可使竹笋之通利而不伤脾阳.
  〔烹制〕竹笋削去硬壳和老皮后,切成片状,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红枣水洗后,稍浸片刻;鲤鱼宰后去鳃、内脏,不用去鳞,洗净;西瓜皮切片状后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亳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捞起鲤鱼、眉豆、生苡仁拌入酱油亦可佐餐用,此汤品可供2-3人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